目前芳香化酶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绝经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耐药现象,在雌激素合成过程中芳香化酶和17β-羟甾脱氢酶(17β-HSD)是两个关键酶,由于在绝经后乳腺癌病人中,17β-HSD1在保持肿瘤组织内高雌二醇水平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需同时考虑到17β-HSD在雌二醇转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建立了绝经后乳腺癌动物模型,实验中发现大豆异黄酮可有效降低雌激素合成,其机制与下调17β-HSD1有关。本研究将大豆异黄酮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试图从雌酮转化为雌二醇和雄激素转化为雌二醇两个通路阻滞活性雌激素的产生,检测它们对雌激素合成代谢过程、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其联合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目前芳香化酶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绝经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耐药现象,在雌激素合成过程中芳香化酶和17β-羟甾脱氢酶(17β-HSD)是两个关键酶,由于在绝经后乳腺癌病人中,17β-HSD1在保持肿瘤组织内高雌二醇水平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需同时考虑到17β-HSD在雌二醇转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建立了绝经后乳腺癌动物模型,实验中发现大豆异黄酮可有效降低雌激素合成,其机制与下调17β-HSD1有关。本研究将大豆异黄酮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试图从雌酮转化为雌二醇和雄激素转化为雌二醇两个通路阻滞活性雌激素的产生,检测它们对雌激素合成、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经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了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染料木黄酮、大豆苷元和大豆植物化学物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凋亡,抑制增殖及下调雌激素合成酶17β-羟甾脱氢酶1有关;而且在绝经后乳腺癌小鼠模型中观察到染料木黄酮可提高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的疗效,进一步减低雌激素水平,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临床研究观察到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辅助治疗的亚组中,摄入高水平大豆异黄酮可降低绝经后乳腺癌的复发风险,这也佐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因此我们认为大豆异黄酮与芳香化酶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将有效改善内分泌耐药的现象,这将为解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问题提供一个新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植物中蛋白质S-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芳香化酶与PI3K/AKT通路的串话对芳香化酶抑制剂敏感性的调节作用的研究
大豆异黄酮代谢物与雌激素依赖型乳腺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大豆异黄酮与雌激素在成骨细胞和乳腺细胞中作用差异的分子机制
突触核蛋白γ调控雌激素代谢酶CYP1B1诱导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