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研究瞄准当前生态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即干扰对Beta 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影响开展工作。以青藏高原东緣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围栏放牧控制实验、定点连续观测、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引入距离递减速率的概念,从反映放牧干扰过程的角度,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差分解、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重点突破小尺度上干扰强度与物种周转的内在耦合机理,从现象的确认与定量描述、干扰强度效应、Beta 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耦合反馈关系三个层次,阐明放牧干扰及其强度对于高寒草甸Beta 多样性的影响机理,为进一步理解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同时也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牧区草地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緣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围栏放牧控制实验、定点连续观测、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引入距离递减速率的概念,从反映放牧干扰过程的角度,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差分解、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从现象的确认与定量描述、干扰强度效应、Beta 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耦合反馈关系三个层次,阐明了放牧干扰及其强度对于高寒草甸Beta 多样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高寒草地群落相似性随距离递减的速率随着干扰强度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物种相似度增加;(2)距离递减速率与干扰强度之间表现出负相关性;(3)即便是在小尺度上,环境的异质性对物种的分布影响更大,而不是物种的属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高寒草甸土壤甲烷氧化速率和甲烷氧化菌对极端干旱的响应
高寒草甸不同功能群土壤过程的差异性及其对禁牧与养分添加的响应
放(禁)牧梯度下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效应及最适放牧强度(封育年限)的研究
亚高寒草甸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坡向梯度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