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磷酸根中氧同位素示踪土壤中各形态磷来源和转化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0305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何会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灌瑾,张东,李海涛,袁永强
关键词:
土壤磷赋存形态喀斯特地区磷酸盐中的氧同位素
结项摘要

以中国西南典型的黄壤和石灰土为研究对象,应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同高温转化元素分析仪-同位素质谱仪(TC/EA-MS)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中与磷结合的氧同位素及其在各赋存形态磷中的分布和分配规律进行研究,并据此对土壤中各形态磷的来源及相互转化规律进行探讨。本研究拟建立对不同赋存形态磷酸盐中的氧同位素(δ18OPO4)进行分析的方法,揭示磷在土壤中的分配及转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生态系统中磷的循环,为δ18OPO4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立项的初衷是尝试将土壤各形态磷分析技术和与磷结合的氧同位素分析技术相结合,从而对土壤中磷的来源、分布及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进行分析。拟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西南典型的黄壤和石灰土。项目执行过程中,获得了典型的中国西南的黄壤和石灰土。对黄壤和石灰土进行连续化学提取后,尝试了对提取液中与磷结合的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黄壤和石灰土中磷含量非常低,且存在高含量的有机物干扰。低的磷含量和高的有机物干扰使得与磷结合的氧同位素分析技术无法应用到黄壤和石灰土磷循环的研究中。在项目的资助下,与南密西西比大学以及福罗里达州立大学合作,对密西西比河沉积物中的磷循环进行了研究。对河流沉积物进行了化学连续提取,成功的排除了高有机物的干扰,将各提取液中的磷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分离纯化后的磷酸盐中的氧同位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成功的将各形态磷分析技术和与磷结合的氧同位素分析技术相结合。本分析方法的建立,可以为土壤以及湖泊、河流、海洋沉积物中磷循环研究提供一种有力的工具。由于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遇到了未预想到的技术难题,使得本项目中对样品的分析工作未能全部完成,此部分工作会在后续工作中开展。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何会军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磷酸盐的氧同位素组成对厦门海域磷循环的示踪

批准号:40706033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陈志刚
学科分类:D06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土壤-植被系统中氯代有机物来源的氯同位素示踪

批准号:40673011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梁重山
学科分类:D0301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利用稀土多素示踪方法解析农业面源磷的来源

批准号:4087122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梁涛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滇池流域土壤侵蚀和沉积泥沙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批准号:40473052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杨浩
学科分类:D0312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