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地区和重要草地类型。本项目采用开顶箱装置(Open top chamber)模拟增温和人工调控降水的方法,研究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在增温条件下对生长季不同的降水强度(增加30%降水vs.减少30%降水)和降水时机(生长季前期vs.生长季后期增加30%的降水)的响应,探讨气候变暖趋势下不同模式的降水对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的影响,增强我们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以期为该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和生物保护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地区和重要草地类型。项目采用模拟增温和人工调控降水的方法,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模拟增温和不同时机降水改变的响应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导致高寒草甸群落优势种钝苞雪莲和湿生扁蕾的开花盛期提前5-8天,而对高原毛茛的开花盛期没有显著影响;生长季节降水总量变化对优势种开花盛期均没有显著影响;2)增温显著地降低了植被地上总生物量;降水增加提高了植物的地上总生物量,而降水减少降低了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增温和降水对植被地上生物量不存在交互作用;3)模拟增温降低了群落中杂草和莎草功能群的相对生物量,而增加了禾草功能群的相对生物量;降水变化对高寒草甸群落中各功能群的相对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增加了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知识积累,同时为该区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全球变暖的趋异响应
西藏北部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气候变化的微观机制
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生物群落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