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变形的深部过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830316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165.00
负责人:高锐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8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09-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朱铉,李秋生,匡朝阳,张季生,管烨,杨贵祥,贺日政,王海燕,卢占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地壳变形深地震反射剖面油气资源远景
结项摘要

西秦岭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其岩石圈结构与变化记录了高原地壳从增厚到减薄的变形过程,是研究大陆造山带地壳变形之深部过程的大陆动力学天然实验室。西秦岭造山带又处于中国大陆东西及南北构造结合部位,特殊的构造环境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大陆南北对接及其与祁连造山带、南北构造带构造转折关系的窗口,倍受注目。西秦岭造山带内部及其两侧盆地也是我国石油资源开发的战略远景区,急需揭示其内部结构、岩石圈尺度盆山构造关系,从深部发现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依据。本项研究针对全球大陆动力学发展趋势,兼顾国家油气勘查需要,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高技术,探测并揭露西秦岭造山带的岩石圈精细结构、构造性质及其与两侧盆地的岩石圈尺度耦合关系。在获取重要证据基础上,综合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等学科成果揭示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变形之深部过程,追踪古-中生代我国南北大陆的汇聚过程与陆内复合过程,探索西秦岭造山带变形对油气形成、保存的影响。

项目摘要

摘要:西秦岭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其岩石圈结构与变化记录了高原地壳从增厚到减薄的变形过程,是研究大陆造山带地壳变形之深部过程的大陆动力学天然实验室。西秦岭造山带又处于中国大陆东西及南北构造结合部位,特殊的构造环境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大陆南北对接及其与祁连造山带、南北构造带构造转折关系的窗口,倍受注目。西秦岭造山带内部及其两侧盆地也是我国石油资源开发的战略远景区,其内部结构、岩石圈尺度盆山构造关系,是从深部发现资源潜力的重要依据。本项研究针对全球大陆动力学发展趋势,兼顾国家油气勘查需要,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高技术,探测并揭露出西秦岭造山带的岩石圈精细结构、构造变形时空行为及其与两侧盆地的岩石圈尺度耦合关系。在获取重要证据基础上,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变形之深部过程,探索西秦岭造山带变形对油气形成、保存的影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3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4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09.026
发表时间:2020
5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松潘地块北缘岩石圈结构及其与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关系

批准号:40334035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高锐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17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2

从东秦岭-桐柏山结构看中央造山带东、西超高压高压变质带的走势

批准号:40372094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钟增球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东秦岭(江汉盆地东北缘)造山带及其前锋构造研究

批准号:49172139
批准年份:1991
负责人:陈焕疆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构造演化

批准号:4157409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海燕
学科分类:D0407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