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NHL)中最频发的类型。骨髓是否受累直接影响DLBCL的分期、治疗及预后,目前临床主要靠形态学检查评价骨髓是否受累,在形态学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分子标志的研究能减少人为因素促进标准化,但目前尚无DLBCL骨髓微小浸润的分子标志。因此探讨可用于DLBCL骨髓微小浸润的分子标志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理论依据。本课题在申请者前期研究的工作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年来积累的临床和骨髓资料,采用盲法实验对DLBCL标本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的高通量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研究,从基因DNA/蛋白两个层面同时筛选和鉴定与DLBCL患者骨髓微小浸润相关的分子变化,结合临床数据,确定可以预测DLBCL患者骨髓微小浸润的基因DNA/蛋白标志组合,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
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Bcl-2在DLBCL/FL骨髓微小浸润情况下染色体水平和蛋白水平的改变。方法:收集2005-201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证实的106例DLBCL和56例FL的石蜡组织切片和新鲜骨髓,分别对石蜡组织切片做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骨髓涂片做免疫细胞化学(ICC)和FISH。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cl-2与Bcl-2/IgH的相关性及Bcl-2/IgH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38.7% (41/106) 的DLBCL石蜡组织切片FISH检出Bcl-2/IgH 基因重组,石蜡组织Bcl-2/IgH重组病例中85.4% (35/41)在骨髓中检出Bcl-2/IgH重组;III/IV 期DLBCL的Bcl-2/IgH 重组率与I/II 期的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36)。35例骨髓中检出Bcl-2/IgH重组的标本26例ICC检测Bcl-2蛋白表达阳性(74.3%)。56例FL淋巴结石蜡切片中有44例经FISH检测发生Bcl-2/IgH基因重排(78.6%);发生Bcl-2/IgH 基因重组的44例FL淋巴结石蜡切片其中的39例骨髓中检出相同的基因改变(88.6%)。 39例骨髓Bcl-2/IgH 基因重组的患者中有23例由ICC方法得出Bcl-2蛋白表达阳性(59%)。然而,正常人外周血未检测到Bcl-2/IgH基因重组。基于FISH方法研究的Bcl-2/IgH基因融合和Bcl-2 蛋白的表达明显相关(FL:P=0.028;DLBCL:P=0.031)。我们采用对同一张骨髓涂片先行瑞氏-吉姆萨染色后脱色再行FISH分析来检测单个可疑细胞。106例DLBCL中有24例形态学未检出骨髓受侵,但FISH结果显示Bcl-2/IgH,追踪其中16例患者初诊、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上的骨髓检查,6例在FISH阳性6个月后出现细胞形态学的骨髓受侵;2例细胞形态学的骨髓受侵比FISH阳性晚3个月;6例细胞形态学的骨髓受侵比FISH阳性晚12个月以上。随访结果表明87.5%的病例形态学结合FISH法比单一形态学染色不同程度提早诊断骨髓浸润(14/16)。结论:Bcl-2/IgH基因重组可能成为DLBCL/FL骨髓微小侵润的分子标志,FISH 和细胞形态学结合有助于更早发现DLBCL/FL骨髓微小浸润.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MPE局部保持投影与ELM的螺旋锥齿轮故障诊断
EpCAM介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MiRNAs靶向Smoothened逆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耐受的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Bx分子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信号通路相关耐药microRNA和蛋白分子的筛选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