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壤-植被系统的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01018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孙龙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于丹丹,王剑,李守娟,谢武双,赵方凯
关键词:
森林水文水源涵养土壤水分氢氧同位素水分运移
结项摘要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 of stored moisture in forest soil is helpful to the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the scientific decision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peri-urban eco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Zhangxi small watershed in peri-urban zone in Ningbo city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The sources and variation of stored soil moisture wer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t-soil system, by combining the methods of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rainfall, plant, soil and groundwater) and moisture content measurement.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includes: 1) soil moisture variation at different depths after rainfall, and the different response process of soil moisture under different mete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2) the water use strategies of plant and the effect of soil moisture variation on plant water sources; 3) the 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in the coupling of plant and soil, and thus to clarify the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forest so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t-soil system. This study may be helpful to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storage in forest, and to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明确林地水源涵养过程有助于建立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决策。本研究拟选取宁波城市与农业生态系统交界区域的樟溪小流域为研究区,综合应用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和氢氧同位素示踪等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及植物水分利用对其变化的响应关系,从土壤-植被系统的角度明晰林地水源涵养过程。具体研究包括:1)降雨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一动态过程对不同气象、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2)降雨后植物吸收水分的来源及其变化规律,包括空间来源(土壤深度)和成分识别(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构成和比例),揭示植物水分来源对土壤水分变化过程的响应关系;3)耦合土壤、植被作用下降水对土壤水的补给过程、土壤水分的运移机制,从土壤-植被系统角度明确林地土壤对水源的涵养过程。研究以期揭示林地水源涵养过程的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项目摘要

明确林地水源涵养过程有助于建立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决策。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分析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及植物水分利用对其变化的响应关系,从土壤-植被系统的角度明晰林地水源涵养过程。具体研究包括:1)降雨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过程;2)植物水分来源及其对次降雨的响应关系;3)耦合土壤、植被作用下降水对土壤水的补给过程、土壤水分的运移机制,从土壤-植被系统角度明确林地土壤对水源的涵养过程。.以往相关研究多关注干旱半干旱的缺水地区,而我们发现在湿润区的章溪,整个生长季根系水分再分配在夜间补充41%的土壤日间耗水量;夏季峰值可补充超过75%的土壤日间耗水量;可见在章溪流域,水分再分配是十分重要的土壤水补给机制。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发现,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只有34%来自土壤层,非土壤层贡献占66%;以往研究通常认为土壤层是水源涵养的主体,但在土层浅薄的流域,岩石裂隙水对植物水分利用贡献更大。通过明确河道径流来源,可从水资源供给的角度反映流域水源涵养状况;基于氢氧同位素示踪我们发现,降雨后进入河道径流的雨水只有23%,河道径流主要来自岩石裂隙水;与植物水分利用来源相似,所以我们认为岩石裂隙是水源涵养的主体。明确了水源涵养的动态及其对植物和径流的补给,基于降雨和径流同位素的季节变化,估算了6个子流域水分平均滞留时间为91—178天,可见并非流域面积越大,水分周转时间越长。.研究对于理解土壤-植被系统水源涵养过程、功能具有重要启示,对流域水分管理及生态系统服务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深入理解岩石风化层储水的作用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研究为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深入理解景观格局与水文过程的关联机制奠定了基础,研究在景观格局与水文过程关联机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4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孙龙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070544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47065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1603149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101067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水源涵养林经营结构功能研究

批准号:30170773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郑小贤
学科分类:C1608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研究

批准号:4100105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杜加强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水源涵养林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批准号:3130059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辛颖
学科分类:C16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山江湖工程植被恢复典型林地土壤氮素矿化及其根际效应

批准号:30960311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陈伏生
学科分类:C1606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