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大气物理学和空气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气象和生物气溶胶同步梯度观测,研究城市生物气溶胶的污染状况、时空变化、垂直输送及与气象背景的关系。研究表明,平坦地形常值通量层平均场的基本规律在限定条件下可推广至平原城市,但湍流规律有明显差异;获得大量珍贵的城市生物气溶胶梯度资料和分类鉴定结果:证明可应用波恩比的方法研究生物气溶胶垂直输关;在国际上首次阐述城市近地层风、温、湿、湍流及太阳辐射对细菌、真菌和花粉浓度时空分布和传输的基本规律,为建立生物气溶胶的污染预测模型奠定了基础。城市大气中细菌、真菌主要来源于地面;生活垃圾是主要真菌源;北京生物气溶胶污染比南京严重得多,浓度比南京高数倍至一个量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城市区域微尺度环境中气溶胶输送特性研究
城市排污河道复合污染沉积物的异位生物修复
城市污水厂微生物气溶胶的群落结构、污染特征及环境影响研究
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和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物的源解析及释放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