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土体零星,土层浅薄,储水能力差,水分成为限制因子,土下广厚基岩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空间,形成其独特的水分机制。因此喀斯特先锋植物的水分来源及水分利用策略差异是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必需明确的科学问题。申请者前期实验表明喀斯特林地环境水源的δD,δ18O值总体差异显著,为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确定植物水源提供了可能。假设喀斯特地区常绿、落叶及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木本植物具有不一样的水分利用机制及不同的水源稳定性。通过植被演替序列代表群落常见先锋种木质部水分及可能水源水分的H、O稳定同位素分析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通过相关模型计算水源贡献比;测定反映植物水、碳平衡关系的叶片δ13C值,结合其他植物生理指标、环境梯度、群落结构功能特征等,分析喀斯特地区适生植被对水分的竞争及利用策略,加深对其内在机理的认识,了解喀斯特生态系统中生态水文规律,为石漠化生态治理与植被恢复的物种筛选与管理提供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代表性植物水分利用策略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河东沙地植物水分利用研究
根系分布不同的两种共存草原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稳定同位素实验证据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的牧草水分利用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