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围绕"菲律宾海板块的形成和演化"这一重大科学议题,以认识西菲律宾海盆的地形地貌、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为预期目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在该海域获得的多波束水深、重力、磁力、浅地层剖面等实测数据的整合处理、分析和解释,获取精细海底地形、位场分布、基底年代、以及构造属性等信息,揭示西菲律宾海盆块扩张脊东、西段构造形态的差异,厘定两期扩张运动方向和扩张速率的变化率,探讨西菲律宾海盆西缘俯冲带形态与俯冲方向变化对东亚大地构造格局的影响。
菲律宾海板块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过渡区域,自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和复杂的板块动力过程,随着菲律宾海板块沿日本南海海槽- 琉球海沟俯冲在欧亚板块之下,自北向南发育了典型的“沟-弧-盆”(日本南海海槽、琉球岛弧- 西南日本岛弧、琉球群岛- 日本海盆、冲绳海槽)构造体系和台湾弧- 陆碰撞造山带。因此,菲律宾海板块及其周缘是揭示板块俯冲、汇聚过程的演化规律,了解洋- 陆地壳结构变异,认识洋- 陆消减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的最佳地区。. 本项目以认识西菲律宾海盆的地形地貌、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为预期目标。通过对西菲律宾海盆扩张脊的海洋地球物理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分析和解释,获取精细海底地形、位场分布、基底年代、以及构造属性等信息,揭示西菲律宾海盆块扩张运动方向和扩张速率的变化率,探讨西菲律宾海盆西缘俯冲带形态与方向变化对东亚大地构造格局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琉球海沟和日本南海海槽都是典型的板块俯冲带,但在空间重力异常、温度分布和海底热流、地壳结构、应力场特征上表现出不同特征,即使在同一海槽内部地球物理场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西北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各段地球物理场差异可能是由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相对欧亚大陆运动方向、方式和速率发生了数次的旋转和改变等诸多因素导致的。. 经过项目组四年来的努力工作,项目各项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围绕西菲律宾海盆构造演化的空间差异、俯冲带形态与方向变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发表或正在撰写相关论文多篇,有2篇论文已经发表,1篇论文待发表,部分成果已在板块构造科学研究、海洋洋权益维护应用等方面得到了实际应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菲律宾板块残留脊的俯冲构造演化和地质属性的研究意义
西菲律宾海盆西部“黄土“沉积的研究
西朝鲜湾潮流沙脊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演化机制
冲绳海槽--西菲律宾海盆粘土矿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