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再次证实谷子显性核不育基因Ms与显性上位基因Rf共同来源于一个亲本澳大利亚谷;杂合不育株与带有显性上位基因的恢复源杂交,F2有3:1、全不育和只出现少量不育株三种分离类型。隐性测交出现1:1分离行,说明F2不育株中有杂型不育株的存在。基因型分析和试验结果都和两对连锁基因上位互作的遗传模式相一致;在细胞质转换过程中F2也出现少量不育株,同时得到较稳定的交换值。这些事实表明,控制“Ch型”育性的遗传机制是基因互作用不是复等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谷子核基因互作不育应用体系中关键基因的分子标记
谷子白发病菌侵染过程及其与寄主互作分子机制初探
油菜隐性上位互作细胞核雄性不育抑制基因(esp)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鸡性连锁快慢羽基因分子遗传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