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早期铁器及冶铁遗址的新探索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07401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6.00
负责人:陈建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黄维,秦臻,王开,洪启燕,周文丽,刘思然
关键词:
冶铁技术起源中原地区早期铁器田野调查冶铁遗址
结项摘要

铸铁生产和铸铁脱碳成钢技术是我国东周时代发明的,比西方早千年,并对我国农业和军工发展,乃至国家的强盛影响巨大。本项目拟针对中国冶铁起源、钢铁技术的交流与传播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重点难题,开展对中原地区早期铁器和冶铁遗址的田野考古调查,利用环境考古、AMS-14C测年、冶金学和金属学研究方法对古代铁器和冶铁遗物进行综合分析,观测中原地区早期铁器的成分、组织和制作工艺;探讨冶炼活动中所涉及的冶炼地选择、生产管理、景观复原和人地关系问题;研究铁制品的生产与流通;系统开展中国早期铁器和生铁冶炼技术起源研究;并对钢铁技术传播与交流的冶金与金属学证据进行系统总结。以建立中国早期冶铁技术较为完备和翔实的年代系列,澄清关于我国早期铁器的年代和制作技术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揭示冶铁技术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探讨冶铁起源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提供科学论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基于中原地区早期铁器和冶铁遗址,利用多种方法针对中国冶铁起源、钢铁技术的交流与传播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重点难题进行综合研究,在冶铁遗址的田野考古调查工作方法、早期铁器及冶铁遗址的碳十四年代测定、冶铁遗址的选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国冶铁技术起源、钢铁技术的传播与交流和中国特质冶铸文明的研究方面有了新认识和新突破:1)判定了中国最早使用人工冶铁制品的年代为公元前14世纪,比原先认识的提前了近500年;提出中国生铁冶炼技术正是在块炼铁技术的刺激下,结合中原地区悠久的铸铜技术传统,率先在晋陕豫交界地带发明,并逐步发展成生铁冶炼技术体系,这是块炼铁技术与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原文化吸收外来技术进行再创造的结果,体现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中华文明特质。2)着重解决了生铁技术在国内的传播情况,并简要讨论了生铁技术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播过程,即中国古代生铁与生铁制钢技术的传播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发展的。3)利用GIS方法,从景观考古学的角度对遗址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这是国内冶金考古研究方法的新探索,并尝试建立冶金考古研究方法。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5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陈建立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0405003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广西贵港地区早期冶铁遗址研究

批准号:5087401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李延祥
学科分类:E0410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原地区典型古文化遗址遥感影像图谱研究

批准号:40501043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杨瑞霞
学科分类:D0113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新疆东部青铜-早期铁器时期古代人群遗传多态性研究

批准号:31100897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高诗珠
学科分类:C060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运城盆地东部早期冶金遗址的考察研究

批准号:5130402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李建西
学科分类:E0410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