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其中肠组织是褐飞虱与水稻互作的重要界面。利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取食感虫水稻TN1和抗虫水稻Mudgo的I、II生物型褐飞虱的4龄若虫中肠组织进行比较蛋白组学分析;对差异蛋白的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挑选1-2个差异蛋白进行Western印迹杂交和免疫原位杂交验证;选择一个受Mudgo诱导的I型若虫中肠组织的重要功能蛋白,利用转基因水稻表达其相应的amiRNA分子,进行褐飞虱饲喂试验及抗虫效果评价。本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褐飞虱与水稻互作机理的认识,包括①在对水稻品种抗性的短期应激反应中,中肠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规律,间接获得有关水稻抗性机制的重要信息;②不同生物型褐飞虱中肠组织的蛋白质差异,为生物型的划分及揭示特定生物型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③确定重要的中肠组织蛋白,作为设计新农药的靶标,为探索治理褐飞虱的新途径奠定基础。
褐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对褐飞虱蛋白组学的研究有助于为寻找新的防治措施提供线索。利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取食感虫水稻TN1和抗虫水稻Mudgo的I、II生物型褐飞虱的4龄若虫中肠组织进行了比较蛋白组学分析;对27个差异明显的蛋白的基因进行了实时定量PCR分析;挑选表达差异较大的蛋白脂肪酸合酶和蛋白激酶进行了Western印迹杂交和免疫原位杂交验证;选择受抗性水稻Mudgo诱导的I型的重要功能蛋白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利用转基因水稻表达其相应的amiRNA分子,进行褐飞虱饲喂试验。结果表明,褐飞虱体内GST基因的转录本显著下降,而且若虫的生长受到抑制,若虫成活率和成虫产卵率分别降低到36%和40.5%。本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褐飞虱与水稻互作机理的认识,包括①在对水稻品种抗性的短期应激反应中,中肠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规律,间接获得有关水稻抗性机制的重要信息;②不同生物型褐飞虱中肠组织的蛋白质差异,为生物型的划分及揭示特定生物型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③确定的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作为设计新农药的靶标,为探索治理褐飞虱的新途径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取食抗虫水稻的褐飞虱的分子反应及中肠细胞组织学研究
水稻类黄酮途径对不同致害性褐飞虱取食的应答及作用机制
硫激肽及其受体抑制褐飞虱取食的分子机制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多样性持续控制褐飞虱的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