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已经成为临床上慢性感染创面疾病中最难治愈的一种。能否寻找到一种既可以抗菌又不易产生耐药同时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成为当今医药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西医通常使用抗生素,但其难以进入创面局部起效且易产生耐药性;而中医认为此症属于"疮疡"之中后期范畴,通过辨证施治,运用我国资源丰富的传统中药,取得了显著地临床疗效。为了系统的研究此类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我们提出了现代高通量活性筛选与中药定量有效成分组的整合观点。即我们利用已建立具有质量可控、能够适用于大多数细胞和分子模型进行活性筛选的高质量中药功能组分库和HTS筛选平台,选取清热燥湿药和收敛祛湿药中10味代表性中药,从中获得最佳抗MRSA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并质量可控的有效成分组,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其抗MRSA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抗慢性创面感染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背景:近年来,人类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负担,寻找并开发一类有效治疗此病的药物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内容:.1.建立体外抗MRSA感染和创面愈合的双指标HTS筛选模型。.2. 对筛选出来的有效组分或有效单体,按照传统中药配伍理论和极性相近的原则配伍组成有效部位。.3. 建立体内MRSA感染的创面模型,将筛选出来的定量有效成分组(有效部位、有效组分和有效单体)分别应用至感染创面,比较对MRSA感染创面的影响,确定最佳成分组。.4. 最佳有效成分组的分子药理学分析,研究其影响MRSA感染创面愈合的可能分子机制,寻找既能抗MRSA感染,又能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靶点。.重要结果及关键数据:.1.成功建立体外抗MRSA感染和创面愈合的双指标HTS筛选模型:利用微量二倍稀释法为基础,结合MTT显色法利用全自动酶标仪最后计算抑菌率,来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有效组分;以药物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来反映有效组分对创面愈合的作用。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系,以划痕实验为基础,筛选对成纤维细胞迁移有促进作用的有效组分。.2.从清热燥湿药和收敛药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实施高通量筛选获得有效组分(约800个组分,每组分≤20个单体成分)。对易拆分的有效组分进一步拆分获得有效单体成分,得到20多个具有不同活性单体的化合物。对筛选出来的有效组分或有效单体,按照传统中药配伍理论和极性相近的原则配伍组成有效部位。确定了埃提勒菲力制剂有效组分(西青果、诃子、余甘子组分各1:1:1配伍),结痂酊有效组分(黄芩、黄柏、儿茶各1:1:1配伍)。.3.采用FRAP法、铁氰化钾还原法、DPPH法、ABTS法、羟自由基法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测定结有效组分抗氧化能力。利用对NIH3T3细胞增殖实验以及NIH3T3细胞胶原合成实验测定了有效组分对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促进的研究。.4.利用MRSA感染的大鼠模型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测定研究了有效组分对大鼠创面愈合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科学意义.在定量控制有效成分组的条件下,保证活性筛选结果重复性和真实性,不是单纯目的的寻找活性单体,而是可以控制的有效成分组,这更符合现代中药研究的理念,有利于全面认识中药理论和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在传统中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CT影像组学对肾上腺乏脂腺瘤与结节样增生的诊断价值
中药全蝎治疗囊虫病的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研究
基于X射线定量显微CT研究中药显微特征结构与有效成分关系
超声波组罐式动态逆流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及其机理研究
基于使役性能驱动的硬态铣削高完整性表面的定量创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