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HCC)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及生命,治疗后短期复发转移是患者主要致死原因,如何有效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是HCC治疗一大难题。大量研究及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均证实CIK过继细胞辅助免疫治疗能延长肝癌患者在获得完全临床缓解(CR)后的无瘤生存时间,从而延长总生存时间。本项目应用高通量抗体芯片,定量、动态、便捷、全面监测CIK细胞治疗后患者的相关免疫功能,并设计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未行CIK细胞治疗组为对照,筛选一组理想的抗体指标,开发实用、低成本、高通量抗体芯片,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监测病情,指导并规范治疗。
肝细胞癌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复发转移发生率高,原因可能为本身存在治疗前各种检查未能发现的微转移灶、肝细胞癌极易侵犯血管、本身的肝炎及肝硬化背景等。随着肿瘤个体化、人性化治疗的迫切需要,肝癌微创治疗及生物治疗在肝癌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根据项目计划进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标本的收集,纳入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收集其详细的病例资料,并建立样本标本库。充分利用既往临床病例资料,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更长时间随访后的生存分析,通过肝癌微创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比,以及是否联合CIK治疗的对比,确立以微创-生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本项目的研究需要,经过一系列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测试,首先建立了能同时检测160种免疫指标的抗体芯片QAH-3000,这160种免疫指标包括人炎症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表面受体等,用于下一步CIK治疗的免疫因子检测。由于本试验收集血清标本出现意外冰箱断电情况而造成标本损毁,造成本试验进度受到影响,故CIK治疗相关的免疫因子检测尚未能完成。迄今为止,本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篇,SCI收录3篇,核心2篇 ,在国内学术会议专题讲座或报告5人次,日本亚洲消融会议报告1次。培养博士2名。后续研究正在进行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新型生物纳米结构在肝细胞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肝细胞癌乙酸盐PET动态显像的动力学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免疫促凋亡分子用于治疗HBsAg阳性肝细胞癌的研究
应用液相芯片探讨miRNA在肝细胞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