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累及全身多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谱性自身免疫病。目前对SLE免疫遗传背景及 其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和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确切机制尚不很清楚。近年来开展的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成为SLE发病机制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明确SLE患者存在DNA低甲基化并引起SLE相关基因活化,但很少涉及甲基化调控因素的研究,对SLE 相关基因活化的分子调控通路尚未阐明。本研究以甲基CpG 结合蛋白为切入点,研究SLE患者甲基CpG 结合蛋白的表达 与DNA甲基化、疾病活动指数的关系,阐明甲基CpG 结合蛋白在SLE相关基因活化通路中的分子调控作用,揭示SLE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为SLE治疗提出新的策略和方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病机理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表观遗传学近年来一直是国际研究热点,自Rechardson等人首次发现SLE患者存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以来,DNA低甲基化与SLE发病的关系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甲基结合蛋白能够通过与甲基化CpG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但有关甲基结合蛋白对SLE患者相关基因活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流式细胞仪等手段,以甲基结合蛋白为切入点探讨其与SLE相关基因活化的关系。我们的研究发现:1. SLE患者CD4+T细胞MBD2、CD70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两者呈正相关,且分别都与SLE疾病活动指数、DNA低甲基化关联,提示MBD2可能是SLE发病中导致T细胞DNA低甲基的因素;2. 通过siRNA抑制MBD2基因可阻抑SLE患者CD4+T细胞DNA低甲基化,下调甲基化敏感基因CD70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自身免疫反应。3.成功构建甲基CpG结合结构域(MBD)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此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解明SLE的发病机制,为SLE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和新靶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发育中脑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调控的靶基因研究
脑神经元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调控的靶基因研究
lncRNA CUST_7079调控树突状细胞活化在SLE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HBx蛋白调控FOXO1基因CpG岛甲基化修饰致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