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乳腺癌干细胞的南澳海绵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0614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唐伟卓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长沙学院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郑群怡,刘琳琪,陈治国,唐映红
关键词:
结构鉴定南澳大利亚海绵抗肿瘤先导化合物乳腺癌干细胞
结项摘要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BCSCs) have been proposed as the cause of tumor metastasis and drug resistance. Th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extracts of two South Australian marine sponges Aplysilla rosea and Chondropsis cartea showed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BCSCs with IC50 values less than 5μg/ml. Three new diterpenes and one macrolide lactam isolated from the two sponges showed remarkable activity against BCSCs with IC50 values less than 1μM. Some bioactive fractions from the two sponges exhibited more potent inhibitory activities on BCSCs. .This study aims to screen BCSCs-specific active compounds from the sponges using established MCF-Oct4-GFP model with assistance of chromatography/spectroscopy hyphenated techniques. The structures will b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isolated compounds will b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GFP expression level.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s well as inhibitory mechanism will also be studied. This project is plan to discover the new anti-tumor lead compounds targeting BCSCs.

乳腺癌干细胞是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产生的源头。申请人前期发现采自南澳大利亚海域的两种海绵Aplysilla rosea及Chondropsis cartea的提取物具有显著的乳腺癌干细胞抑制活性(IC50<5 μg/ml),并从中获得了3个新型二萜和1个结构复杂的大环内酯,其乳腺癌干细胞抑制活性显著(IC50 均小于1 μM),同时发现多个馏分显示更强的乳腺癌干细胞抑制活性。.本课题拟利用MCF-7-Oct4-GFP乳腺癌干细胞筛选模型,采用多种色谱/波谱联用手段,追踪分离两种海绵中靶向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活性成分;运用2D NMR、化学沟通及计算化学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平面及立体结构;根据乳腺癌干细胞GFP荧光表达水平,评价化合物的抗乳腺癌干细胞活性,并探讨其构效关系;从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和诱导凋亡等方面阐明其作用机制。获得新型靶向乳腺癌干细胞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

项目摘要

乳腺癌干细胞是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产生的源头。特异性抗乳腺癌干细胞药物分子的发现可以实现乳腺癌的更有效治疗。基于上述背景和思路,在基金的资助下,申请人建立体外乳腺癌干细胞筛选模型,对来自南澳及我国南海海域多种海绵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确立了3种海绵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光谱联用手段,从3种海绵中共分离鉴定了82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8个,获得了1个抗乳腺癌干细胞活性显著的咪唑类生物碱。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 从南澳海绵Aplysilla rosea中分离鉴定了24个化合物(新化合物4个),包括9个spongiane-type二萜、11个甾体和4个其他类型化合物。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新型Spongiane-type二萜种类(已有文献报道该类结构不到20个)。由于进一步大量采集南澳海绵样本的成本和难度较大,申请人在项目执行后期对我国南海海域的海绵样本进行了研究,具体为:(1) 从南海海绵Leucandra sp.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咪唑类生物碱和1个新的二元醇。上述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Leucandra属中得到,对该属海绵的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 从南海海绵Leucetta chagosensis中分离鉴定了43个单体化合物(新化合物12个),包括20个生物碱、12个甾醇、7个炔烯及4个其他类。对上述分离得到的单体分子进行活性评价,最终获得了1个具有显著抗乳腺癌干细胞活性的咪唑类生物碱pyronaamidine (IC50 = 10 μM)。初步构效关系表明其母核B环上的羟基和C环上的己内酰脲基团为活性官能团。同时发现该化合物的初步作用机制为影响乳腺癌干细胞的细胞复制周期。. 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基金标注SCI文章5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另外在基金资助下,协助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丰富了靶向肿瘤干细胞的药物分子来源,为充分了解海绵活性物质基础和特异性靶向乳腺癌干细胞分子的发现及优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3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DOI:10.3969/j.issn.1674-0858.2020.04.30
发表时间:2020
4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DOI:10.12202/j.0476-0301.2020285
发表时间:2021
5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DOI:10.7499/j.issn.1008-8830.2003213
发表时间:2020

唐伟卓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海绵中Syk抑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其抗过敏作用机制

批准号:41906075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洪丽莉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西沙海绵共生微生物中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批准号:4147612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林厚文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7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西沙海绵含氮类化合物结构多样性的抗肿瘤先导物的发现

批准号:81072573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林厚文
学科分类:H3405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特征骨架质谱定位法快速发现海绵中aaptamine生物碱类抗肿瘤先导化合物

批准号:2150211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刘磊
学科分类:B0703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