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网络入侵检测免疫技术与模型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097313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2.00
负责人:杨海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LAU,郭建华,邱深山,杨春,罗艳辉,叶珍,郑思斌,余伟
关键词:
RFID安全抗原采集抗原综合识别免疫机理入侵检测
结项摘要

RFID技术凸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广泛发展与应用的瓶颈因素。RFID标签存储计算的脆弱性、无线信道的开放性以及应用的分布性,导致传统的物理方法和加密机制均难以有效地解决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为此,本项目以保障RFID网络安全运行为目标,通过引入入侵检测技术与人工免疫机制,从理论、技术与模型的角度来研究RFID网络入侵检测免疫系统的拓扑构型、RFID网络入侵检测数据信息免疫抗原采集与提呈模型、抗原综合识别与性能评估方法、基于免疫网络的适应性检测器动态产生方法;从系统开发与集成的角度研究在Multi-agent信息架构下的RFID网络入侵检测免疫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与编程模型。项目研究成果将为RFID网络安全提供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案。

项目摘要

RFID技术凸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广泛发展与应用的瓶颈因素。RFID标签存储计算的脆弱性、无线信道的开放性以及应用的分布性,导致传统的物理方法和加密机制均难以有效地解决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为此,本项目以保障RFID网络安全运行为目标,通过引入入侵检测技术与人工免疫机制,从理论、技术与模型的角度来研究了RFID网络入侵检测免疫系统的拓扑构型,建立了RFID网络入侵检测数据信息免疫抗原采集与提呈模型,提出了抗原综合识别与性能评估方法和基于免疫网络的适应性检测器动态产生方法;从系统开发与集成的角度研究了在Multi-agent信息架构下的RFID网络入侵检测免疫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与编程模型。项目研究成果为RFID网络安全提供了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推动RFID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安全基础。本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8 篇次,EI收录7篇次,ISTP收录2篇次,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 项。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2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3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4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杨海东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免疫原理的大规模网络入侵检测和预警模型

批准号:90204011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梁意文
学科分类:F0207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2

基于多层免疫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批准号:6130322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郑旭飞
学科分类:F020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容忍入侵的入侵检测模型与检测方法研究

批准号:90204012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马建峰
学科分类:F0205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4

基于SOM神经网络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批准号:61070237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杨雅辉
学科分类:F0214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