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07040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2.00
负责人:伏玉玲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弥,李轩然,刘敏,朱先进,展小云
关键词:
生长季碳通量物候变化陆地碳收支冠层光合生产力
结项摘要

本研究以气候变化环境下的生态系统物候变化为切入点,以ChinaFLUX、AmeriFlux以及FLUXNET通量观测网络为平台,以其分布在东亚、北美和欧洲大陆约120多个站点的长期连续通量观测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生态系统冠层光合物候模型,实现对不同类型陆地生态系统冠层光合生产力季节过程的准确模拟及其关键物候期(生长季开始、结束、生长季长度等)的定量识别。此基础上,分析气候变化环境下北方温带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冠层物候的变化特征,深入探讨冠层物候改变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时空变化(季节变化、年际波动、空间差异)的影响及驱动机制。本研究首次利用如此大范围内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在冠层尺度研究物候变化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实现了物候学的研究尺度从个体上升至群落、研究对象从生态系统结构到功能的转变。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间的响应与适应机制,进而改进全球碳循环模型。

项目摘要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而来的生物物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生理过程\生物地理格局产生了广泛影响。本研究以生物物候变化为切入点,研究北方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冠层的关键物候期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以ChinaFLUX、AmeriFlux以及FLUXNET的80多个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网络台站(包括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地、农田和灌丛等)为平台,结合生态系统冠层光合物候模型(PMCP),采用数据-模型融合的技术,确定了不同类型陆地生态系统冠层光合作用季节动态的关键物候期;在此基础上综合比较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冠层光合作用关键物候期的年际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揭示温度对北方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光合作用物候变化的决定性调控作用,最后分析发现物候改变引起的生长季长度变化显著影响北方温带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和认识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机制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准确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伏玉玲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物候变化对北方森林碳收支的影响

批准号:4150144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赵建军
学科分类:D011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青藏高原草地物候变化对碳收支的影响效应和途径

批准号:41901131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郑周涛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中朝俄跨境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批准号:31500400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崔桂善
学科分类:C030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火灾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净收支及气候的影响

批准号:4147509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李芳
学科分类:D0511
资助金额:8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