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快速铺开,农村金融"新政"进入实施阶段。由此,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运作绩效、金融"新政"有无达到预期目标成为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从理论研究来看,国际微型金融实践出现"微型金融正规化,正规金融微型化"趋势,微型金融(核心是小额贷款)对消除金融排除、建立普惠金融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小额贷款公司绩效内涵在传统三角框架基础上也应增加新的维度"协同效应"。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绩效内涵及其指标的选择、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等仍是需要探索的研究领域。本研究以农村金融理论为指导,基于普惠金融体系探讨中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绩效内涵,设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定量地测度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绩效、制度绩效,探究小额贷款公司绩效的决定因素,为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促进金融"新政"更好地服务"三农"、建立普惠金融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面对普遍存在的金融“二元性”,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建立普惠金融体系,以改变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让每个人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建立与发展对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填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的空白,而且通过其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协同效应加速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自2008年试点以来蓬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绩效评价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课题以普惠金融作为研究视角,探索与分析小额贷款公司的绩效评价。. 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实观察,我们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和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协同效应的存在,使小额贷款公司的福利效应和可持续性都有所放大和提高,产生了膨胀作用。针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背景,在经典的小额贷款绩效评价“三角架构”之上(即可持续性、覆盖面和社会福利三个维度),我们提出了 “膨胀三角架构”绩效评价体系:从财务可持续性、覆盖面、社会福利和微观协同效应全面评价小额贷款机的绩效。其中,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协同效应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是指单个小额贷款公司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来源,由此提升自己的经营绩效;宏观层面是指从区域经济整体来看,区域内所有小额贷款公司与所有商业银行形成协同发展的关系,实现双方共赢,加速了区域内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在新的小额贷款公司绩效内涵下,本课题以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围绕绩效展开微观层面---机构维度、宏观层面---区域维度这两个维度的实证研究。在微观层面,以DEA模型作为机构维度的评价基础,采集了浙江省2009年93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数据,利用不变规模报酬模型和规模效应模型计算出小额贷款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试图揭示影响绩效高低的因素。结果发现,只有那些贷款笔数相对较高,即客户数量多,将手上的资金资源充分利用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绩效才较高。在宏观层面,以普惠金融体系协同度模型作为分析基础,研究发现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和正规金融机构两者并没有很好的协同发展,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一起往更低的协同层次发展的迹象。在浙江省样本之外,课题选取了江苏省吴江市的8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案例研究,综合评价了8家小贷公司的绩效状况,同时也从四维度模型出发,利用SEEP提出的相关财务指标体系对于影响吴江小额贷款公司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对策建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长三角知识合作网络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合著科研论文为例
基于弱对偶的平面三角形格网离散线转化生成算法
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基于普惠金融体系的中国村镇银行绩效研究
基于风险等级匹配和普惠金融双重约束的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评级研究
金融排斥、金融排异与创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体系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组织生存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