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古玉器产地来源是制约古玉考古研究的重要瓶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出土古玉器中约有25%软玉玉器含石墨类物质;除个别产地(如江苏)外,我国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软玉中也均发现共生石墨矿物。研究表明,石墨的结构类型、石墨化程度、氧化温度、微量元素及碳同位素组成和形成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可能成为揭示共生软玉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指纹(关键性线索)。本项目拟选择我国新疆、辽宁和青海3个重要的含石墨软玉产地,对软玉及其所含的石墨,特别是对石墨结构、微量元素和碳同位素等系统测试分析,探讨软玉与石墨的共生机理及其成生联系,试图建立软玉与石墨的地球化学数据库,为确立石墨对软玉产地来源的示踪意义、探索古代和现代玉器的产地来源及其科学鉴定提供依据。项目成果有望成为示踪现代及古代玉器玉料产地来源新的工具,为研究我国古代不同区域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及交流、进行重要玉器艺术品鉴定提供基础
古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在基金项目(编号:41173041)支持下,对新疆和田、辽宁岫岩、青海格尔木、贵州罗甸、四川雅安软玉和甘肃马鬃山汉代玉矿开采遗址软玉和其中的石墨、泰山玉、南方玉以及及台山玉(石英质)开展了X光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电子探针、激光等离子发射光谱、同位素质谱和离子探针的联合测试。获得了如下几点重要认识:.(1)新疆和田、辽宁岫岩、青海格尔木软玉中石墨化度μ值平均分别为0.867(0.782~0.932)、0.587(0.562~0.644)、0.660(0.595~0.793);菱面体多形含量平均值Rh(%)分别为12.02%(10.33~12.30%)、21.94%(19.52~23.00%)、19.04%(14.16~21.55%);甘肃马鬃山软玉和相关大理岩围岩石墨R1分别为0.01~0.23,0.03~0.23; R2分别集中分布在0.03~0.33和0.03~0.28。根据Beyssac et al(2002)石墨拉曼温度计获得上述产地软玉石墨变质温度范围分别为,537~579℃,平均为558℃(新疆),454 ~ 623 ℃,平均为520 ℃(辽宁),420 ~623℃,平均温度为494℃(青海),495~630℃,平均为549℃(马鬃山),515~626℃,平均为562℃(马鬃山大理岩)。证实软玉中石墨为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产物,是软玉的伴生矿物。软玉中的石墨对软玉产地来源有较重要的指示意义,但难以单一依靠石墨进行产地来源的判别。.(2)国内多个产地软玉稀土元素的统计分析研究证实,玉石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特征各异,参数间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其中,LREE/HREE和δCe值对于区分不同产地软玉有较好的效果。因此,稀土元素分析也是确定现代以及古代软玉产地来源重要的工具之一。.(3)同时,项目组拓展研究确定了新发现雅安软玉的宝石学特征,发现广东信宜南玉(蛇纹石质)新成因类型及其产地来源特征;提出Cr-Co-Ni三角图对区分泰山玉等蛇纹石质玉石产地来源具有明显重要性;确认广东台山石英质玉石的成因及产地来源特征。. 上述成果对于我国古代玉石产地来源的判别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完成了项目原先设计目标,拓展的研究成果为广东省建立《信宜南玉》《台山玉》地方标准提供了基础性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外部冲击、现金柔性储备和企业投资行为
石墨烯纤维的湿法纺丝制备及其性能
南昌市冬季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原位石墨烯包覆金属复合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玉器石墨标型特征及古玉器产地来源研究
江苏海岸带现代沉积速率及重金属来源示踪研究
名优原产地域产品地球化学属性的元素-铅同位素示踪研究
我国北方风成沉积物质来源的微观矿物地球化学示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