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转型与中国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演化研究——以阳朔、喀纳斯、西双版纳、三亚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113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5.00
负责人:保继刚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罗鲜荣,胡宪洋,林敏慧,孟凯,卢凯翔,杨昀,靳文敏,张城铭,翁李胜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旅游管理旅游资源
结项摘要

With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consumption transformation, the imbalance between tourist demand and destination supply will lead to another round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at tourist destinations. Including Yangsuo, Kanas, Xishuangbanna and Sanya as the research sites, this project will adopt both deductive and inductive approaches, combin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ith quantitative ones, and make longitudinal analysis for each site and also synchronic analysis across the sites. The projec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following research problems in China: (1)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resource-based tourist destinations before the consumption transformation, (2)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resource-based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ption transformation, (3) the evolution and strategies for resource-based tourist destinations within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ption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conduct of this project, we hope to further improve and enrich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which explains the Chinese localized destination evolu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city management at destinations.

消费转型背景下,旅游者消费需求的理性选择与目的地供给结构失衡的矛盾,将导致旅游目的地新一轮的结构性调整和转变。本项目拟选择阳朔、喀纳斯、西双版纳和三亚为案例地,在多案例长期监测和抽象理论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视角,综合采取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历时分析与共时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如下问题:(1)消费转型前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运行机制;(2)消费转型后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动力机制;(3)资源型旅游目的地的动态演化及政策建议。以期完善与充实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区域演化理论体系,为消费转型后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目的地城市管理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消费转型背景下,旅游者消费需求的理性选择与目的地供给结构失衡的矛盾,将导致旅游目的地新一轮的结构性调整和转变。本项目选择阳朔、喀纳斯、西双版纳、三亚等多个案例地,在多案例开展长期监测和理论探索相结合的研究,综合采取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历时分析与共时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解决了如下重要问题:(1)消费转型前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运行机制。系统梳理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及旅游发展对城市格局的影响;聚焦中国入境旅游游客的时空变化,反映了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影响;深度挖掘了旅游目的地发展背后的政府、资本、市场与旅游地之间的权力关系和运行逻辑。(2)消费转型后目的地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在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发展动力模式作用差异,并对比分析“村企共治”、“社区主导”、“政府主导”不同模式的影响效应;探究了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动力系统构建、运行机理及其可持续性测度。(3)消费转型后旅游目的地的动态演化及政策建议。分析了不同资源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内部结构演化的模式和路径分析;探究旅游地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模式及其实现过程;发现了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去边缘”效应和“再贫困”可能性。上述研究有助于完善与充实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区域演化理论体系,为消费转型后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目的地城市管理提供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3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美国华盛顿特区志愿者管理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华盛顿特区志愿者管理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DOI:
发表时间:2014

保继刚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17111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171027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271032
批准年份:1992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471032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8900004
批准年份:1989
资助金额: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旅游对区域人地关系主要构成因素影响机制的系统研究——以阳朔、喀纳斯、凤凰为例

批准号:4117111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保继刚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气候变化对旅游目的地影响机制研究:以入境旅游为例

批准号:7186402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唐洁尘
学科分类:G0408
资助金额:29.7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旅游目的地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福祉功能、效力与增益研究——以杭州为例

批准号:4150116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张海霞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游客与潜在旅游者比较视角的目的地灾后旅游风险认知研究:以破坏性地震影响的四川、云南旅游目的地为例

批准号:4140115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李敏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