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工业污水不断涌向乡村,弱小的农民已经成为工业水污染最大的受害群体。本项目以工业水污染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探讨水污染损害作用机理与利益补偿的基础上,依据浙江、安徽、河北三省区典型村庄和农户调查数据,首先综合运用多种环境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对工业水污染带给农村发展各方面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实证研究,评估工业水污染在农村所造成损失的货币价值,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探求水污染损害的具体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选择实验模型方法(CE)、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及多元Logit回归方法深入考察被影响农户的受偿意愿及其决定条件,最后提出工业水污染对农村发展影响利益补偿机制建立的总体思路,从而为政府在微观层面建立整体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工业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机制,特别是受害农户的维权补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参考。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农村地区的工业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问题,但由于缺少科学可靠的调查系统和较为全面的评估制度,中国理论研究者和政策设计者对于工业水污染在农村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了解仍处于较模糊的水平,对于工业水污染带给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可能影响与危害程度更是缺乏准确的认识。本课题首先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经济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以及福利经济理论阐释与梳理水污染损害作用机理与公共补偿理论。然后,综合运用多种环境经济损失评价方法,根据通过年鉴与二手资料收集到的2004-2010年的全国30个省区层面数据、国家环保部公开的重点污染行业整治数据与全国有公开报道的247个癌症村的数据,以及在浙江、河北、安徽三地实地调查到的326个农户数据,结合浙江多个地区的典型案例,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就工业水污染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其决定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其次,利用实地调查数据,采用CVM方法评价调查地区农户对工业水污染损害的受偿意愿大小,构建农户决策模型在理论上探讨农户对工业水污染损害受偿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案例分析利用社会成本理论及博弈论方法阐释工业水污染对农村发展损害利益补偿机制构建的政策与制度困境所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污染损害利益补偿制度的实践与经验,结合对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推进机制的研究,提出完善中国工业水污染对农村发展损害补偿机制的思路与对策。在研究过程中,经过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项目组基本完成课题的研究内容,达到课题任务书的要求。目前共发表论文6篇(1篇SCI收录),已录用论文1篇(EI收录),出版专著1部(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12年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与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待出版专著1部(具体汇报分析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已联系经济科学出版社)。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资产配置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化模式对农村贫困影响的研究
旅游产业对三峡库区农村发展的影响及模式研究
利益集团博弈视域下社区基本药物制度补偿路径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