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底栖食物链原理的富营养水体营养盐去除技术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37047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2.00
负责人:李宽意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蔡永久,于谨磊,沈睿杰,何虎,何宇虹,谷娇
关键词:
富营养水体营养盐去除附着生物底栖食物链
结项摘要

Eutrophication in natural waters is one of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and nutrient input control and the removal is the key to restore impaired water bodies.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effective techniques fo the removal of nutrient s from eutrophic waters. Built on research results from our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role of periphyton on nutrient cycling and retention , combined with ecology principle for grazing snails and periphyton nutrient relations, ,this proposal suggests a project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ecology, which will compare periphyton growth , nutrient enrichment and periphyton biomass removal rate by snails. So that suitable artificial attachment material and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grazing animal species will be determined, The impact of aquatic environment condition, substrate attachment and snails from the way on periphyton growth and nutrient enrichment efficiency will be evaluated, This study will help optimize periphyton - grazing snails composite syste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removal of nutrientsfrom the eutrophic wat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enrich the knowledge of research on damaged aquatic ecosystems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eutrophic lakes.

富营养化是我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营养盐输入的控制与水体营养盐的去除是富营养水体修复的关键。目前,有关富营养水体中营养盐的原位去除仍缺乏有效的机理研究。本项目以附着生物对水体营养盐循环及滞留能力的影响等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牧食螺类与附着生物的营养关系等生态学原理,采用实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附着生物的生长与营养盐富集的速率以及螺类对附着生物生物量的去除效果,筛选出适宜的人工附着基材料与结构以及牧食动物种类,并分析水环境条件、附着基布设及螺类移出方式等对附着生物生长与营养盐富集效率的影响,构建并优化附着生物-牧食螺类复合系统,从而达到持续高效去除富营养水体中营养盐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丰富受损水生态系统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而且可为富营养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摘要

目前,有关富营养水体中营养盐原位去除的机理仍缺乏有效的研究。附着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附着基具有着特殊的表面结构,能够促进附着生物群落的建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富营养水体水质改善工程中。项目通过比较不同材料和密度附着基附着生物的增长速率与营养盐富集速率,筛选出适宜的人工附着基材料与结构以及附着基密度。同时探讨螺类牧食附着生物与机械移除附着生物对附着生物生长与营养盐富集效率的影响,构建并优化“附着生物-牧食螺类”复合系统,从而达到持续高效改善富营养水体水质的目的。为了更好原位去除高富营养水体中的营养盐,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基础上,还拓展了以下研究内容:一是绿狐尾藻具有较强的吸收水体营养物质的能力,研究其与人工附着基联用的方式来高效改善富营养水体。二是前期实验发现过量螺类可能影响水质改善效果,而利用底栖食性鱼类控制过量螺类是富营养移出的生态途径,但底栖食性鱼类造成的沉积物再悬浮对水质具有不利影响,对此进行了拓展研究。三是本项目是针对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水体,利用螺类牧食链原理来进行控制,但螺在这种高营养盐水体中本身也会受到负面抑制作用,就此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大型底栖动物在富营养湖泊中的生态功能研究

批准号:30470342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熊邦喜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影响南海深海碳循环的底栖微生物氮营养盐补充过程和机制研究

批准号:91028011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党宏月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3

有机氯污染物在长江口底栖食物链迁移机理及生物有效性

批准号:40271102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刘敏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红树林区底栖藻类对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效应及其代谢途径研究

批准号:30770393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雷安平
学科分类:C03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