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粥样硬化(BAS)斑块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目前仅有核磁共振(MR)检查能够进行活体BAS斑块成像,但成像质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使用3.0T MR扫描仪对 BAS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行基底动脉成像,通过改进现有MR成像方案,进一步获取高质量活体BAS斑块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斑块负荷测量、成分识别和易损性分析;比较调脂治疗前后BAS患者的MR斑块图像,研究BAS斑块的动态变化。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BAS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病理生理机制,制定个性化的BAS诊疗方案,进行简单、有效的BAS干预治疗后疗效评估,从而为建立BAS斑块诊断、治疗、随访的规范化流程提供思路。最终,改善BAS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预后,降低相关事件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基底动脉粥样硬化(BAS)斑块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目前仅有核磁共振(MR)检查能够进行活体BAS 斑块成像,但成像质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使用3.0T MR 扫描仪对 BAS 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行基底动脉成像,确立了活体BAS MR成像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斑块负荷测量、组分分析的测量和判断,比较了阳性重构组和非阳性重构组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斑块易损性和斑块负荷%。此外,分析了斑块的分布、每一象限的血管壁面积和内腔面积,等角线方向的管壁厚度,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斑块影响多象限(95.3%),基底动脉多发斑块率较高(27.3%),且纵向的斑块长度较大(11.5±5.9mm),18.6%(8/43)的患者出现斑块内出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肝脏多b值扩散心率因素的评价
基于贝叶斯统计模型的金属缺陷电磁成像方法研究
基于纳米技术PET/MRI分子成像对易损斑块MMPs活体监测的研究
基于PET/CT功能形态复合成像技术动态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演变的实验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因子的智能荧光探针及活体分子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OxHDL靶向MRI/NIRF多模态分子成像及应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