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足纲主要类群的系统发育及分化时间- - 综合分子和化石证据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0013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9.00
负责人:盖永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马惠钦,孙晓燕
关键词:
分化时间唇足纲线粒体基因组核基因系统发育
结项摘要

多足动物是节肢动物门中唯一一个全部陆生的类群,是研究节肢动物登陆事件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类群。唇足纲动物是多足动物中较为公众熟悉的一个类群,也是争论最多的一个类群,如蚰蜒目是最先分离出来的一支,但其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顺序却不如石蜈蚣目更接近于节肢动物的原始排列类型。对唇足纲系统发育关系及分化时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多足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节肢动物的登陆事件。本项目拟通过唇足纲主要类群的线粒体基因组和核18S、28S rRNA基因等分子标记的整合研究,探讨唇足纲特别是侧气门亚纲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利用谱系年代学方法估算唇足纲主要类群的分化时间,为节肢动物的登陆提供新信息。

项目摘要

多足动物是节肢动物门中唯一一个全部陆生的类群,是研究节肢动物登陆事件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类群。唇足纲动物是多足动物中较为公众熟悉的一个类群。本项目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获得了唇足纲各个目代表类群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2)利用线粒体基因组12个蛋白编码基因构建的系统树,支持蚰蜒目是唇足纲最先分离出来的一支,杯蜈蚣目是其他侧气门类的姐妹群;3)通过比较唇足纲主要类群的线粒体基因组的排列顺序,发现线粒体基因组的排列顺序不适合用于唇足纲系统发生关系的研究,例如蚰蜒目作为唇足纲最先分离出来的一支,但是其线粒体基因组的排列顺序却不如杯蜈蚣目和石蜈蚣目更接近节肢动物的原始排列类型;4)根据核18S、28S RNA基因和核蛋白编码基因EF-1α、EF-2、POL II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支持无眼蜈蚣的单系性,谱系年代学研究显示无眼蜈蚣和有眼蜈蚣在早泥盆纪的晚期发生分化(约402 Ma)。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DOI:10.11834/jrs.20209060
发表时间:2020
3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DOI:10.13925/j.cnki.gsxb.20200115
发表时间:2020
4

时间序列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肺结核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时间序列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肺结核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DOI:
发表时间:2020
5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7-6948.2019.05.044
发表时间:2019

盖永华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旋唇纲纤毛虫重要类群的细胞发生模式研究

批准号:30870264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宋微波
学科分类:C0404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头足纲系统发育的研究

批准号:38870093
批准年份:1988
负责人:董正之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1.7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形态和分子证据的长角跳科(弹尾纲)系统发育研究

批准号:3110162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峰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粉虱科主要类群线粒体基因组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批准号:31402002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宋南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