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是当今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课题将以从本实验室的化合物库中筛选得到的抗丙肝阳性化合物为基础,从分别靶向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S5A酶和NS5B酶的两个抗HCV化合物出发,运用多靶点药物设计策略,设计和合成一系列靶向NS5A酶和NS5B酶的新型HCV抑制剂,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生物学评价,最终选择活性较好的几个化合物进行深入的生物研究,发现具有良好抗HCV活性、低毒的化合物。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肝部病变的全球性感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TO)估计全世界约有3 %的人口受到HCV 的慢性感染。而HCV 的慢性感染会大大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风险。起初针对HCV 慢性感染的治疗方法是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进行广谱的抗病毒治疗,但由于疗效差,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等问题,而使得该疗法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近几年直接作用于病毒蛋白的抗HCV药物(DAAs)获批上市和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虽然提高了治愈率,但因这些药物多仍需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用来达到稳定的疗效,故现有疗法仍可能存在较大的副作用。2013年底新上市的、具有高治愈率的抗HCV药物索非布韦片(Sovaldi)被视为是治疗丙肝的突破性药物,但是其价格异常昂贵。因此,未来普及性很差,采用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DAA 药物来达到稳定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依旧是未来医治丙肝的方向,发展新型的抗HCV药物仍是当今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实验室从已有的阳性化合物BM601(EC50 = 10.89 μM,CC50 > 40 μM)出发,运用“多靶点药物设计”的策略,通过将分别作用于NS5A和NS5B两个靶点的片段结构整合从而获得结构新颖的抗HCV 化合物的研究。首先,根据结构相似性原则,选择NS5B抑制剂苯并咪唑类化合物,NS5A抑制剂AZD7295 和BMS790052 三个改造方向设计合成了第一轮A – C 三个化合物库。经过对第一轮所得化合物进行构效分析,得出进一步改造的方向,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合成了化合物库D和E,得到了化合物E6(EC50 = 0.31 μM,CC50 > 40 μM)。考虑到苯并咪唑环可能存在生物利用度差的问题,最后我们还用吲哚环和咪唑环代替苯并咪唑环,合成了化合物F1– F5。得到了两个高活性化合物F2(EC50 =1.3 μM,CC50 > 40 μM)和F4(EC50 = 4.0 μM,CC50 > 40 μM)。这三个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取得了与临床药物AZD7295(EC50 = 0.29 μM,CC50 > 40 μM)相当的活性和安全性数据,远远超过了阳性化合物BM601,为进一步的结构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先导化合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建立以SoxR蛋白为靶点的抗细菌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
以宿主细胞蛋白为靶点的新型抗卡波西式肉瘤相关病毒(KSHV)药物的基础研究
以宿主蛋白APE1为靶点的抗KSHV及相关肿瘤的药物研究
以LpxC为靶点的新型抗菌药物的设计、结构优化及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