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C、Si、Mn是获得团球状共晶体奥—贝复相组织的主要元素。通过变质处理控制C、Si等元素在凝固过程中的分布,实现了在奥氏体枝晶间的富碳区形成团球状共晶体,固态连续冷却时在奥氏体贫碳区形成贝氏体。提出Si促使奥氏体贫碳,有利于贝氏体切变形成,得到了共晶体和贝氏体Si/C之间的关系。共晶体与贝氏体体积在百分比分别为6与30时具有最佳综合性能。发现CaS、MgS、CeO2、La2O3、CeAlO3等可作为共晶体异质核心。共晶体球化机理:最小表面能原理;约速生长;异质核心;非小平面—非小平面生长。首次在磨损表层发现纳米晶与非晶。该钢抗磨性优于奥—贝钢、奥—贝球铁、团球状其晶体中锰钢,且成本低、工艺简单、应用前景广阔。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团球状共晶体增强钢基自生抗磨复合材料
钢中超级贝氏体组织形态及亚结构形成机理的研究
基于“干扰贝氏体转变”工艺的纳米结构贝氏体钢及其组织调控机理
钴铝钇共渗涂层组织形成机理及抗高温腐蚀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