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场理论、气体放电理论,结合高电压实验手段和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交直流并行导线电晕放电条件下无线电干扰的发生机理、传播特性和分析模型。主要内容:(1)设计、制作满足无线电干扰测试的电晕笼,研究高频电晕电流的分布测量方法,通过交直流并行导线电晕放电实验,研究电晕电流的时、频特性;(2)研究交直流电场共同作用下电晕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的运动规律,进而建立电晕电流的时域、频域计算模型;(3)在频域和时域研究电晕电流沿导线的传播过程,建立电晕电流空间辐射的电磁模型,研究周围电磁散射物的影响;(4)基于小尺度的交直流导线实验模型,研究无线电干扰的空间传播特性,研究短导线产生的无线电干扰的修正方法;(5)基于测试数据和BP神经网络,建立无线电干扰的统计分析模型,研究交直流并行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计算方法。通过研究,可揭示交直流并行导线无线电干扰的产生机理和特性,为特高压工程建设服务。
项目按照研究计划和研究内容进行,完成了预期目标。.研究采用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取得的成果有:.(1)搭建了多种实验平台,设计了电晕电流测量系统,分析了高、低压侧电晕电流测量结果的等效性,有效地获得了电晕放电中电晕电流初始脉冲波形。.(2)通过交直流并行导线实验,初步揭示了影响交直流并行情况下电晕放电状态的主要原因。建立了空间电荷微观发展过程计算模型,提出了计算电晕电流的有限元和有限体积法相混合的时域方法。.(3)测量并分析了交直流并存情况下的电晕电流脉冲波形,分析了并行交流导线对直流导线电晕电流的影响,分析了电晕电流脉冲波形的幅值、上升时间和脉冲宽度等参数,获得了交直流并行导线电晕电流的统计规律。.(4)将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和天线理论相结合,建立了电晕电流的传导和辐射传播模型,提出了无线电干扰的随机时域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5)开发了无线电干扰的时域测量系统,提出了无线电干扰时域计算结果的准峰值计算方法,实现了实验室测量结果和工程实测结果之间的关联。.通过研究,培养博士3名(在读1人)、硕士5名(在读3人),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EI收录论文1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特高压输电导线风雨致振的产生机理及分析模型研究
高海拔环境下交流电晕放电机理及其空间无线电干扰特征研究
中药莪术干扰血管生成引起妊娠禁忌产生的分子机理
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导线的电晕放电特性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