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GBM)占所有胶质瘤的60%,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3%。微血管增殖是GBM特有的病理特征,但是对于增殖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知之甚少。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是靶向作用GBM细胞,而作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化疗药物未出现预期的效果。GBM中微血管只占到肿瘤很小一部分,以往研究通过提取整个肿瘤的总RNA或基因组DNA来寻找GBM微血管特异性基因显然是不适当的。本研究将提取非肿瘤脑组织微血管和GBM微血管,用微芯片技术对比GBM微血管和脑微血管的m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性,通过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学杂交技术(aCGH)分析GBM微血管的全基因组DNA的变异。应用现代生物信息工具分析整合来自于mRNA、miRNA表达谱及aCGH的数据,在基因组DNA、mRNA, miRNA及蛋白水平上研究能够加强或抑制GBM微血管增殖的某些因子,以期发现更有效的潜在抑制GBM血管增殖的靶点。
胶质母细胞瘤(GBM)占所有胶质瘤的60%,微血管增殖是GBM特有的病理特征,GBM中微血管只占到肿瘤很小一部分,以往研究通过提取整个肿瘤的总RNA或基因组DNA来寻找GBM微血管特异性基因显然是不适当的。本研究将提取非肿瘤脑组织微血管和GBM微血管,用微芯片技术对比GBM微血管和脑微血管的m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性。在基因组mRNA, miRNA及蛋白水平上研究能够加强或抑制GBM微血管增殖的某些因子,以期发现更有效的潜在抑制GBM血管增殖的靶点。目前我们应用葡聚糖沉淀法从胶质母细胞瘤和脑组织中成功地提取出微血管,并进行了显微镜下验证,并进一步从中抽提出完整的RNA。通过microRNA芯片分析和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初步检测筛选出miR-17-92、miR-210、miR-9、miR-17-92、miR-106b、miR-21等基因在GBM微血管中高表达,为下一步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胶质母细胞瘤分子亚型的功能磁共振影像基因组学研究
重塑肿瘤微血管增效EGFRvⅢ-CAR T靶向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多模态MRI研究
炎症对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中线粒体功能影响的研究
胶质母细胞瘤自噬体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