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日益升高,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中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科学问题。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FACE研究技术,以籼、粳水稻品种为材料,设施氮量、施磷量等处理,大量采集籼、粳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的含氮率、含磷率、吸氮量、吸磷量、氮磷的物质生产效率和籽粒生产效率及氮磷的收获指数、土壤有效氮磷的供应、根系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以及植株对氮、磷的需求等方面的基本科学数据,究明FACE条件下籼、粳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时期氮、磷吸收利用的变化规律和调控机理,回答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我国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水稻氮、磷吸收利用影响这一重要科学问题,推动探索大气高二氧化碳浓度下提高水稻氮磷吸收利用的机理和途径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稻麦轮作生态系统的水稻生产及早做好应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日益升高的技术和物质的准备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植物根毛形成和发育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及其促进磷吸收的生理机制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水稻土C、N转化的影响
植物对大气NO浓度升高的生长响应及机理研究
油菜氮效率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