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kaPB以来,盆地地下水以δ(18)O平均值-9.5‰为界分10kaPB前后两个阶段,反映晚冰期以来冷暖气候变化。地下水中(13)C含量受东西部不同气候带植物光合作用的控制,同样具有温度记忆效应。平原浅层水较富H、O重同位素,深层水流具区域性循环特点,较贫重同位素。最低处的δ(18)O比现代降水低约2.5‰,与平原中部的低矿化水(TDS=0.3-0.6gL)区相对应,代表了距今约15ka平均气温较现今低约7-8℃的降水入渗。认为:地下水的补给在历史时期中不是等概率;地下水运动受不同时期古排泄基准面影响而非等速;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不完全受水岩作用控制而与形成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有关。我国北方中纬地区盆地地下水演化规律的对比研究与全球变化研究成果相互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微成形微细坯料细晶与微观结构调控方法及增塑机理研究
非晶合金氢致净化及氢致增塑机理研究
高品质桐油基PVC增塑剂的合成、分离及增塑机理研究
稀土Y微合金化6.5%Si高硅钢增韧增塑机制及磁性能优化调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