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设计并实验研究一种全新的红外阴极材料结构,采用III-V 族化合物GaAs基InAsGaSb作为复合式红外阴极,改变目前红外条纹变像管只能响应1.7微米以下光波的局面,提升红外条纹变像管工作的光谱范围到2微米以上。理论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兼顾量子效率与响应速度,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物理数值模型,设计优化红外光电阴极参数。在GaAs衬底上外延生长InAsGaSb 红外阴极结构;引入量子阱结构和势垒增强层,提高量子效率同时降低暗电流。采用现有成熟变像管管型,优化阴极表面Cs-O激活技术提高表面光电子发射效率,降低阴极的室温暗电流小于1nA/cm2。
通过变相管可以实现极高的增益的红外成像,并具有极高的时间响应特性,相对半导体探测器,红外条纹相机可以获得极高的时间分辨。一般半导体探测器,最高的时间分辨达到纳秒(10e-9秒)量级。而基于红外条纹相机的时间响应可以达到皮秒(10e-12秒)量级,红外变相管对众多的超快过程中的红外信息,例如核反应,化学反应过程,超快光谱学、表面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以及生物光学(例如光合作用等)增强人们通过红外波段研究各种超快现象的能力。为提高人们对相关过程的认识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高质量的红外变相管在红外对抗、核技术、化学研究、药物检测、资源探测等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项目提出在GaAs衬底上外延生长InAsGaSb 红外阴极结构;理论设计一种全新的红外阴极材料,采用III-V 族化合物InAsGaSb作为红外阴极,改变目前红外条纹变像管只能响应1.7微米以下光波的局面,提升红外条纹变像管工作的光谱范围到2微米以上。建立物理数值模型,对GaAs基InAsGaSb光电阴极的工作机理进行研究。设计优化红外光电阴极参数。在GaAs衬底上外延生长InAsGaSb 红外阴极结构;引入量子阱结构和势垒增强层,提高量子效率同时降低暗电流。设计阴极灵敏度测试管的结构设计,优化设计参数;完成光电管的设计和选制方案。研制完成GaAs基InAsGaSb光电阴极光电管样管。完成测试管的制作,并对性能进行测评,并对测试管进行了测评表征。获得了优于2ps的时间分辨,优于美国Livermore实验室报道的5ps的结果。项目为新型的红外光电阴极的研究,在理论和工艺上做了有益的探索。项目运行期间国内外发表文章4篇,申请国家专利一项。共培养研究生5人,其中4人已经毕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变可信度近似模型及其在复杂装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聚酰胺酸盐薄膜的亚胺化历程研究
拉应力下碳纳米管增强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
粘土矿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基于叠层复合结构的GaAs基光电阴极宽光谱响应增强研究
蓝延伸指数掺杂GaAlAs/GaAs光电阴极制备及其理论研究
透、反射式GaAs光电阴极量子效率间换算机理研究
GaAs/InAs纳米线阵列的灵敏红外光电探测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