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会影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乃至全球气候的变化。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同时表层土壤温度也略有降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水分之间尚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关联。本项目拟以吉林省德惠市中层典型黑土保护性耕作试验为研究区,通过田间单日密集测量的结果,确定黑土区每日测定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最佳时间;定位观测免耕和常规耕作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对比分析免耕和常规耕作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年际变化;将室内土壤温度和水分控制模拟实验和田间定位试验作为研究重点,探讨土壤温度和水分对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交互作用;建立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二氧化碳排放通量预测模型。本研究将有助于合理评价农田土壤对大气温室效应的作用,为预测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对大气二氧化碳的贡献提供基础资料,为在黑土区推广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蚯蚓生物耕作对油-稻免耕系统耕层结构的改善机制
丘陵旱地聚土免耕耕作法增产机制与发展研究
免耕对四季旱地潮土N2O和NO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
免耕稻田不同剖面层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固定自养微生物多样性、固定通量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