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潜热储能装置传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始于1995年,完成于1997年12月,获资助金额7.3万元,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3篇发表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主要成果和创见点在于:建立了求解相变储能装置凝固过程的热阻法模型和求解熔化过程的自然对流与导热及相变相耦合的新计算模型,为研究相变潜热储能装置的传热特性提供了通用方法;建立了温差式热流计实验装置,测定了一批PCM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对若干类型的相变储能装置性能进行比较;对相变储能装置在蓄冷空调系统中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建立了系统中最佳蓄冷量的算图;推荐了采用使制冷剂有大过冷度并以相变材料和水共为储热材料的廉价高效蓄冷空调系统新方案。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Phosphorus-Induced Lipid Class Alteration Revealed by Lipid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in Oleaginous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p. PJ12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bionics flapping wing
光场振幅压缩态产生途径的探索
脉冲压缩态光场产生的实验研究
极端光场驱动超短相干强X射线源产生
基于频率上转换的509nm真空压缩态光场的产生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