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及视觉信息处理,我们一般总会想到那些最终导致我们产生一定视觉意识体验的信息处理过程。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冰山下"的自动的意识下过程。这些意识下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之后意识上信息处理过程的先决条件,并且极为关键的是,很大一部分这种意识下处理所导致的意识上行为并不受我们的主观意识体验所预期和控制。无意识条件下的视觉信息处理是极为关键的科学问题,将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索视觉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本质。本项目将利用双眼抑制、间歇性抑制、视觉拥挤等认知心理学试验范式探索意识下信息处理及其和知觉组织、知觉学习、注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我们同时将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研究其神经机制以及其和意识下处理神经通路的可能分离。通过了解无意识视觉信息处理,我们也能够进一步凝练和深化我们对于意识的神经表达这样一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很大部分是在意识下完成的,而意识下信息处理会影响的意识上行为。无意识条件下视觉信息处理的特性和神经机制是极为关键的科学问题,将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视觉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本质。. 面孔及注视方向实验:人脸上所呈现的注视方向信息可以影响被试的空间注意,进一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数据显示,不可见条件下直视的面孔图片比非直视的面孔有更强的激活,而人脑对意识上和意识下注视方向信息加工是由相对分离的机制,这种分离可能源于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在意识下和意识上加工过程中的不同贡献。无意识状态下的不同空间位置的面孔表情信息可以干扰有意识状态下对表情信息的处理。面孔信息在不同的抑制水平下可以被不同程度的加工,这意味着“意识下”和“意识上”不是简单的两分。. 工具图片对皮层下核团的激活实验:利用脑成像实验发现工具图片激活皮层下核团,此类不可见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将帮助回答无意识工具信息加工时皮层下核团激活与皮层相关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之后首次探索了工具图片相对于打乱了的工具图片及面孔图片对皮层下核团的激活水平差异,结果发现上丘对工具图片有更强的激活。. 不可见刺激产生双眼竞争:利用快速闪烁造成的颜色融合,可以使颜色光栅不可见。实验显示,两眼中呈现朝向不同的不可见光栅仍然可以导致双眼竞争。在被试意识上不能知觉到眼间的冲突时,双眼竞争仍可发生。这个结果意味着双眼竞争并不一定需要额顶叶皮层的参与。 . 运动背景对目标空间位置的影响(Flash Grab)实验: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时空特异性研究Flash Grab现象产生的神经机制,实验结果证实Flash Grab现象中闪烁线条的位移主要是由来自高级皮层区域向早期视皮层的反馈;. 知觉训练对双稳态知觉的影响:通过测试连续的双稳态训练对被试的知觉影响,发现被试对训练和未训练的双稳态转换速率均有促进效果,且长时程效应与短时程效应相异。结果显示不同的双稳态现象之间存在某种相似的或共享的神经机制。. 利用不同视觉通路的敏感特性来发展早期青光眼诊断方法:视觉系统中大小细胞通路对意识上和意识下信息处理有不同的贡献,且有不同的反应特性。我们利用平行通路的特点,发展了针对早期青光眼病人的诊断方法。实验显示该方法较之传统方法更为敏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无意识视觉信息加工及其神经机制
无意识下的视觉信息加工和知觉学习
色错觉的视觉信息处理研究
视觉信息处理早期选择性视觉注意的神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