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黄海2号"于2009年初通过国家新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长快、抗病性强、存活率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控制了WSSV疾病的发生,但尚不了解中国对虾抗WSSV的分子机理。本课题拟对"黄海2号"中国对虾的50万条EST序列进行分析,1)建立中国对虾电子SNP位点信息库;2)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RM)分型策略,建立中国对虾高通量SNP检测技术,重点对调控区SNP和编码区非同义候选SNP进行分型;3)利用"黄海2号"第2-4代WSSV抗性和敏感个体,解析SNP基因型特征,获得与抗性相关联的SNP位点,并进行第5代生产性验证,以期揭示中国对虾抗病分子遗传基础。本研究将遗传育种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中国对虾454高通量测序数据,同时应用最新的低成本、高通量SNP检测技术,首次对中国对虾抗WSSV性状进行大规模SNP解析,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对虾抗病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中国对虾"黄海2号"新品种于2009年初通过国家新品种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生长快、抗病性强、存活率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控制了WSSV疾病的危害。但目前尚不了解中国对虾“黄海2号”在DNA分子水平抗WSSV的抗病机理。本项目使用Roche 454 GS FLX技术,构建中国对虾“黄海2号”抗WSSV组和WSSV敏感组转录组文库,获得451,637条高质量序列,拼装后获得48,681个单基因(unigene),包括18,560个contig和30,121条singleton,获得可信度较高的SNP标记71724个;通过对抗性特异性序列、中国对虾新基因序列、代谢通路中差异表达序列及已知免疫基因序列的等有关生物信息学分析,锁定4000余个编码区非同义SNP和调控区SNP;执行配种方案,构建家系,并进行WSSV大规模人工感染实验,获得第2-5代中国对虾抗性和敏感个体;使用Tagman绝对荧光定量技术,检测第2-4代抗性及敏感个体体内的病毒含量特征,并以病毒绝对含量为指标,得到3个与病毒绝对含量相关的抗性个体的基因型;建立、优化Lightscanner高通量SNP扫描技术,对SNP位点在第2-4代抗性及敏感个体中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等位基因特点,共获得132个多态性SNP位点及8个与抗WSSV显著关联的位点,其中有4个位点与抗病性状正相关;使用第5代抗性及敏感个体,对得到的与抗WSSV位点进行大规模生产性验证,发现关联分析结果与前期结果一致,证实了得到的SNP位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本项目研究,将为中国对虾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发掘和鉴定、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同时也将为探究中国对虾的抗病机理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中国对虾"黄海2号"对WSSV抗性的遗传决定分析
对虾WSSV抗性相关SNP鉴定及其抗性机理研究
中国对虾抗逆家系的选育及其相关遗传标记的筛选与克隆
"类免疫"保护对中国对虾产生WSSV抗性的作用及其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