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应用是信息显示,如用于手机、电脑等方面。OLED是电流驱动型的,这要求驱动OLED晶体管的有源层有较高载流子迁移率,多晶硅薄膜可以满足这种要求,但是在降低成本和大面积制备工艺方面遇到困难,现迫切需要研究新的具有替代硅材料潜力的有源材料。金属氧化物(ZnO基)具有高的电子迁移率、制备成本低、储量丰富、环境友好、适合大面积制造等优点,是近年学术界热切关注、研究较多的材料,是未来规模应用驱动OLED的薄膜晶体管中有发展潜力的半导体材料,但目前这类材料面临电荷传输机制不清、电学性能不稳定等科学难题。这里重点研究新型金属氧化物材料和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基本物理与化学特性,探索影响晶体管阈值电压和输出电流稳定性的物理机制,设计有应用前景的新材料体系,研究晶体管阵列与OLED集成器件结构,评价金属氧化物晶体管驱动OLED的潜力,为突破新型金属氧化物的显示应用奠定科学基础。
AMOLED显示被认为是下一代平板显示的代表。由于OLED是电流驱动型的,这要求驱动OLED薄膜晶体管(TFT)的有源层有较高载流子迁移率,多晶硅薄膜可以满足这种要求,但是在降低成本和大面积制备工艺方面遇到困难,现迫切需要研究新的具有替代硅材料潜力的有源材料。金属氧化物(MO)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制备成本低、适合大面积制造等优点,是驱动OLED的TFT中较有发展潜力的半导体材料,但目前这类材料面临电荷传输机制不清、电学性能不稳定等科学难题,另外,MO-TFT阵列与OLED的集成也面临新的问题。.该资助项目从OLED和MO-TFT两方面入手突破基于MO-TFT的AMOLED显示的关键材料和器件技术。在OLED方面,重点对其寿命和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杂化WOLED的间隔层的三线态能级比电子迁移率和空穴阻挡能力更重要,采用Bepp2作为高性能的间隔层,首次制备出长寿命杂化WOLED,器件在100 cd/m2 下超过10000000小时,即使在1000 cd/m2 下也超过30000小时。.在MO-TFT方面,我们首先从器件方面入手优化结构:研究了阳极氧化技术制备的Al2O3绝缘层,发现该绝缘层具有介电常数高、击穿电压低、漏电流低、制备温度低以及成本低的优点,非常适合作为MO-TFT的栅绝缘层;我们还研究了MO半导体与源漏电极的界面接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用钼做电极的器件的均匀性比用ITO做电极的差很多,这是由于钼扩散造成的,通过降低钼电极的溅射功率可以改善不均匀现象。此外,我们设计了有应用前景的新MO材料体系,通过Ta对IZO掺杂,抑制了氧空位的产生,改善了开关性能和偏压稳定性,同时也改善了光照下的稳定性。.最后,我们研究MO-TFT阵列与OLED集成器件结构,成功实现了基于MO-TFT的AMOLED显示样机。.该资助项目执行过程中大幅提高了OLED的寿命,改善了MO-TFT的电学、光学稳定性,这些对于基于MO-TFT的AMOLED显示的最终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聚酰胺酸盐薄膜的亚胺化历程研究
基于天然气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性能分析
添加有机物料对豫中烟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金属锆织构的标准极图计算及分析
柔性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研究
柔性显示用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电极材料的设计与研制
用于OLED有源显示的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催化发光传感阵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