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演进与村镇空间格局变迁的互动机制研究——以浙江地区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77842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1.00
负责人:王方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胡滨,董晓,张维,肖潇,张婷,甄延临,林婧,游航,林哲涵
关键词:
变迁土地制度村镇空间反馈互动机制
结项摘要

New rural development nowadays is accompanied by problems of spatial homogeneity, fracture in spatial structure, the deficiency of rurality and so forth.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town and village’s space and land policies, an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land system based on this, helping new rural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new rurality in new times. Firstly, Theories on transition of town and village’s space are enriched from the angle of land system. Supported by the research above and relevant case studies, the impact of land system on town and village’s space is confirmed. Conzen’s research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of Zhejiang towns and villages both before and after Chinese liberation. The mechanism of towns and villages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will be comparatively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bove, Multi-agent models will be built, to reveal the feature, impetus and connection within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space and land system. Otherwise, thanks to the virtual model,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tendency under current land policies can be anticipated, thus giving feedbacks to the policy maker and executer from the aspect of space, and devising new spatial strategies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towns and villages and methods to optimize local land policies.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呈现空间同质、新旧空间结构断裂、乡村性丧失等问题,本项目在当前集约化、城镇化的国家政策导向下,研究村镇空间和土地制度的互动机制和基于此的土地制度优化策略,帮助新农村建设摸索其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性。研究首先通过拓展村镇空间演化理论的土地制度视角,结合个案村镇的实证研究,明确土地制度对村镇空间的作用力;进一步运用康泽恩学派的形态学理论对浙江村镇建国前后的土地制度与空间的演变展开调研,深入考察建国前后及不同特征的村镇之间该互动机制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建构多主体模型,揭示土地制度与空间互动的特征、动力与关联机制,并利用模型模拟当代土地制度下的空间发展趋势,从空间角度给予政策制定者、执行者以反馈;据此提出在宏观政策框架下的新型村镇空间与相应的在地土地制度优化策略。

项目摘要

当下,乡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流转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改革正在进行,乡村面临土地利用模式转变与空间重构的转折点,村镇建设呈现同质化、城市化、新旧空间断裂等问题。项目以土地制度与乡村平面格局的互动机制为研究内容,试图在土地制度演变的框架下,找到乡村地域性及村镇空间重构的方向与策略。首先,研究拓展了康泽恩城镇形态学理论在乡村空间研究中的应用,以地块和地块组织逻辑作为研究乡村空间的要素,并以此与社会、经济等制度要素建立关联。其次,基于对中央与地方土地制度及其产生的空间效应的归纳分析,将建国后浙江乡村土地制度演变分为三个阶段:①、初始阶段(建国 ~1982年):制度改革,建设停滞;②、介入阶段 I(1982年~1998年):城乡二元,无序增长;③介入阶段 II(1998年至今)土地财政,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在田野调查和建立乡村空间数据库基础上,浙北平原村落被归纳为4种村落形态类型:圩田村落、围田村落、海涂村落和围垦村落,研究通过总结、比较4种村落形态在3个制度阶段的空间演变特征,归纳构建了土地制度与乡村平面格局互动的多主体模型:土地政策与制度通过影响土地利用模式,决定单个地块的属性,包括地块的规模、疏密、间距及地块功能所倾向的公共产品类型;地块组织逻辑则由地区公权力通过提供空间公共产品制定。在该制度与空间的互动机制模型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乡村地域性特征来源与乡镇空间重构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未来乡村土地利用转型、乡镇空间规划、公共产品设计、地方土地制度与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王方戟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多核型都市区路网演进与景观空间格局变迁研究—以广佛为例

批准号:40871086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胡伟平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空间重组-- 以浙江绍兴市为例

批准号:40101010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刘盛和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以浙江地区为例

批准号:5187845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杨贵庆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国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博弈研究- - 以武汉市城郊地区为例

批准号:4110116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冯娟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