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长白山区松茸的分布及生态特征,除现已报道的延边地区和牡丹江地区外发现在蛟河、桓仁、新宾、凤城等县仍有批量松茸发生。靠近江河湖泊、山中云雾笼罩、海拔400-1000m,山地陡峭、土壤贫瘠、质地粗糙、偏酸性,植被组成简单,郁闭度较低,阴坡和半阴坡的赤松——蒙古栎混交林是松茸发生的主要地带。子实体形成期的温度变幅小且呈下降趋势,降雨量较多且分布均匀有利于子实体大量发生。用五种方法进行松茸半人工栽培,其中子实体切块直播和孢子砂子播种法效果较好,隔年获得了子实体。在菌种分离扩繁方面有所进展。提高了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发现对松茸有益的微生物,确保菌种生长量,为应用纯培养菌种进行松茸林地栽培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时显式算法稳定性条件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人工松茸窝的立地条件及促成机理的研究
川、滇松茸类的综合研究
松茸群系统学及其菌根组合研究
松茸的菌根形成及子实体分化发育的多因子调控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