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保护的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遗产价值体系构建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668049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韩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鹏举,莫日根,乌云,王崴,杜娟,刘玮,白瑾瑜,许超然,王金凤
关键词:
整体保护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遗产价值体系
结项摘要

The research is the continuation of completed research projects named as "Research on Tibetan Buddhism architectural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Inner Mongolia" and” Research of Desert south in Mongolia region Tibetan Buddhism temple architecture comparison ". The researches above showed that the Tibetan Buddhist architecture not only town settlement of prototype in Mongolian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 its diverse and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 also witn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 culture evolu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s bad in Inner Mongolia and in nee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Today's academic circl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system have rarely seen in the field. For this stud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Mongolia region and taking the method of grounded theory, Tibetan Buddhist architectural heritage value system will be eventually to build in Inner Mongolia. The research content in the first place is to establish Inner Mongolia Tibetan Buddhist architecture of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archives system. Secondly, complete of the classification study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on the basis of classification, selecting representative case value assessment. Finally, highlight the value of all the cases analyzed, through the clear theme sequence of Tibetan Buddhism architectural heritage value 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Research methods are including theory research investigation research and interview to form the value of the local Tibetan Buddhism buildings theory system and method and to make important academ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本课题是已结题项目“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形态演变”和“漠南蒙古藏传佛教召庙建筑的比较及其探源研究”的延续。上述研究表明,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不仅是蒙古草原城镇聚落的原型,其多样化的独特建筑形态也见证了蒙古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但建筑遗产现状堪忧,急需科学的研究与保护,而当今学界对此类建筑的价值体系和保护研究工作尚未开展。本项目以建筑遗产的整体保护理论为指导思想,尝试引入扎根理论的方法,拟构建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遗产的价值体系。研究内容首先建立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有形与无形遗产档案体系,其次通过比较研究和分类研究,选取代表性个案进行价值评估,最后对所有案例的突出价值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清晰的主题序列和层次关系构建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遗产的价值体系。本项目通过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访谈工作,形成本地域藏传佛教建筑价值构建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全面揭示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遗产的价值和深层内涵。

项目摘要

本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的形态演变》与《漠南蒙古藏传佛教的比较与探源研究》的延伸与拓展研究。项目在上述项目的基础上,以有形和无形遗产相结合的整体价值认知为研究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地比较研究与深度访谈,试图构建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遗产的完整、系统的价值体系。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系统的文献档案和调查档案,以及期刊论文11篇,硕士论文8篇,学术专著2部。 .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遗产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明代—清初——清中期三个历史过程。从地理传播方面形成了明代以土默特为核心的宗教文化片区,清初以沈阳—库伦为核心的宗教文化片区,以及清中期以北京—多伦诺尔为核心的宗教文化片区的特点。土默特片区的宗教建筑以甘肃、青海和藏区同类建筑为原型,库伦片区的宗教建筑以明—清官式寺庙建筑和当地民居建筑为原型,多伦片区以清代官式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为原型。通过比较研究,进一步理清了藏传佛教建筑的渊源关系,为此类建筑自上而下的价值评定奠定了基础。.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遗产的价值从基本价值、衍生价值和次级衍生价值等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形成了层层递进的价值关系。这个价值关系是由概念形成类属,由不同类属构成价值的基本内涵,由概念之间以及类属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多种价值,客观反应了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遗产价值的多样性特征。各价值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基本价值为依托,衍生价值和次级衍生价值由内而外呈现层层递进式关系,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最终构成了一个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遗产错综复杂的价值体系模型,并试图以此来客观地反映遗产相关者对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遗产全面、完整的价值认知。.本项目的研究,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到研究路线都是一场全新的尝试,这种尝试本身不仅可以引发对于建筑遗产价值评定的深入思考,也是自上而下的专家认知和自下而上的民众认知相结合的过程,是解决目前建筑遗产认知矛盾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DOI:10.19783/j.cnki.pspc.200521
发表时间:2021
2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DOI:10.13204/j.gyjzG20052404
发表时间:2021
3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DOI:
发表时间:2016
4

顾及功能语义特征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

顾及功能语义特征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

DOI:10.11947/j.AGCS.2020.20190222
发表时间:2020
5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T)研究新进展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T)研究新进展

DOI:10.19912/j.0254-0096.tynxb.2020-1029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的形态演变

批准号:50768007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张鹏举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我国风土建筑遗产整体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批准号:50278066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常青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辽宁前清建筑文化遗产区域整体保护模式研究

批准号:5120830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肖宇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荒漠景观自然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批准号:4130120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徐晓亮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