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量分配是植物将光合产物分配到不同器官的过程。研究生物量分配及其环境控制不仅是理解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基础,也为碳循环模型提供重要参数。目前中国草地生物量分配数据相对缺乏,不同研究之间也缺乏可比性,如地上、地下数据不匹配,死根活根不区分,取样深度不够。并且,以往的研究往往从植物个体或者群落水平上探讨生物量分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缺乏两个水平上的比较研究。我国北方温带草地沿水分梯度分布的物种和群落更替系列,为认识生物量分配格局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本项目将沿着该水分梯度分布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从个体和群落两个层次上测定地上、地下生物量,试图从这两个层次对比我国北方温带草地的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差异;并结合水分和养分处理的控制实验,试图揭示环境因子对生物量分配格局的控制作用。本项目的实施将增进人们对生态学不同层次之间生物量分配格局的认识,并有助于提高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估算的精度。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我国温带草地碳库分布、动态与气候控制
温带草地植被-土壤系统碳氮耦合特征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
土壤氮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的调控作用
丛枝菌根(AM)对喀斯特群落植物个体间的碳氮转移分配与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