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期研究中在Cu3NPd0.238 体系发现超过200K的大温区内恒电阻率的事实,拟在MNxDy型金属氮化物(MNx 为金属氮化物母相,M=Ta, Nb,Ti, W, Mo等,D为掺杂金属元素,D=Zn,Pd, Ti,In等 )中寻找新的能在大温区内表现出恒电阻率的新材料。拟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和脉冲电子束烧蚀法合成不同结构、组分的该类型材料的结晶薄膜,测量材料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参照对应样品的电子能带结构随材料结构和掺杂浓度的演化,确立大温区(>100K)恒电阻率材料出现的一般性条件,并获得可实用的大温区内电阻率恒定的单一固体材料。
2006年申请人在Cu3NPd0.238 体系中发现了在超过200K 的大温区内恒电阻率单一固体,这启发我们可以通过对一类开放结构进行特殊方式的掺杂,即掺杂原子占据母体结构以外的格点,实现对材料能隙的大范围调制,从而获得各种具有特殊电阻率温度特性的新材料。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在MNxDy 型金属氮化物(MNx 为金属氮化物母相,M=Cu, Mn, Mo 等,D 为掺杂金属元素,D=Ag, Zn,Pd, Ti,In 等 )中寻找新的能在大温区内表现出恒电阻率的新材料。.在本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和脉冲电子束烧蚀法合成了Cu3N-基Cu, Ag, Au, Ta, Mg,Pd掺杂,Mn3N-基Ag, Pd掺杂的不同结构、组分的结晶薄膜,测量了材料的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在Cu3N-基 Cu,Ag,Au掺杂和Mn3N-基Ag掺杂的体系中都获得了大温区内(>150 K)恒电阻率材料,在后者中还测量到了自旋玻璃行为。在Cu3N基Mg和Ta 掺杂的薄膜中,在掺杂浓度高到薄膜结晶质量很糟以至很难获得晶态薄膜之前,薄膜的电导率随温度变化都明显是半导体性质的,但未见到期待的掺杂引起的半导体-金属相变。尽管如此,薄膜的光学带隙还是减小到0.07eV的水平。在Pd 掺杂Mn3N的结构中,也观察到了随掺杂浓度增加出现的金属-半导体相变,未能获得大温区内的恒电阻率,在相变附近得到了钟形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曲线。此外,我们还系统地研究了此类薄膜的热稳定性、磁性、在分解温度以下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等等性质,为未来此类薄膜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受本项目资助,申请人发表研究论文19篇,专著2部,获得专利授权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新型锰基反钙钛矿结构恒电阻率材料探索及机理研究
大天区内类星体样本的证认和研究
太阳活动区内振荡现象的统计研究及理论探索
基于温敏聚合物的水基钻井液恒流变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