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具有植物界特有的隐头花序,是一个具有750多个成员的大家族,其树形、树貌、以及叶果形态丰富多样,既能体现热带雨林景观,又是热带雨林中的关键植物类群,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榕树只有依赖2-3毫米大小的榕小蜂能为其传粉,而且两者之间已演化到一对一,互不可缺的阶段。于是大榕树与小虫子的对话就从这里拉开序幕,两者为了互惠双赢,双方在果物候衔接、生理适应、结构特征匹配、发育期配合等方面高度特化,互相适应,形成了当今动植物界协同进化关系最密切的一对搭档。除了专一的传粉榕小蜂,隐头花序内还庇护着一个丰富的非传粉小蜂群落,为了共享隐头花序中的雌花资源,不同类群的非传粉小蜂充分展示其繁殖本领,各种优美的产卵姿势孕运而生,为看不到花的榕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传粉榕小蜂与榕树间专一互惠的关系,非传粉小蜂与榕树间偏利共生的关系,以及传粉小蜂与非传粉小蜂间互相制约的关系,演绎出自然界一个个奇妙的故事。
本科普书从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开始,逐渐揭露藏于隐头果中的花朵,从人们最熟悉的无花果启程,前往植物界最为特殊的隐头花序植物家族,了解这个大家族变化多端的树形树貌,展示出来的奇特自然景观、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角色,以及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再引出与之密不可分的榕小蜂,传粉榕小蜂与寄主榕树相互依赖,至今已协同进化7500万年,两者高度专一、互不可缺。隐头果内开放的雌花可释放特殊的气味吸引传粉榕小蜂到来,找到雌花期果的传粉榕小蜂需经过一个由层层叠叠苞片组成的通道,才能进入隐头果内接触雌花传粉和产卵。在雌雄同株的果内,传粉榕小蜂在短花柱雌花上产卵,在长花柱雌花上传粉,传粉榕小蜂后代与种子在同果内完成发育;而在雌雄异株的榕树上,传粉榕小蜂进入雌果只传粉繁殖种子,进入雄果内则产卵繁殖后代。自然界主动传粉是非常少见的,但在榕–蜂繁殖系统中,约3/4的榕–蜂种对是主动传粉的,主动传粉的榕树表现为雄花少、成熟花粉囊不会自动破裂,其传粉榕小蜂有发达的传粉结构及主动传粉的行为。然而,在这类高度专一互惠、主动传粉的榕–蜂系统中,仍有三例传粉榕小蜂演化为不传粉的欺骗者,这些欺骗性传粉榕小蜂传粉结构退化,主动传粉行为丢失,在雌花上只产卵,不传粉。除了传粉榕小蜂,隐头果内还有1–30种不等的非传粉小蜂,不同类群的非传粉小蜂充分展示其繁殖本领,各种优美的产卵姿势孕运而生,为看不到花的榕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传粉榕小蜂与榕树间专一互惠的关系,非传粉小蜂与榕树间偏利共生的关系,以及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小蜂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演绎出自然界一个个奇妙的故事。关于榕树及榕小蜂的对话,我们只看到其冰山一角,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去揭晓。.该书写作包含22个章节,每个章节约2000–5000字,配10–40张照片,图文并貌。已完成“无花而结果的树—无花果”、“地球之奇观——独木也成林”、“传粉榕小蜂怎样进入榕果” 等 13个章节,其余章节已准备好照片,近期将完成文字材料。现已经与科学出版社对接,从写作体例、装帧要求、交稿出版时间、读者对象等方面进行沟通和确定,计划2015年10月正式出版。在本项目的联合支持下,在揭示榕树和榕小蜂协同进化的机制方面也发表相关研究论文9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采用深度学习的铣刀磨损状态预测模型
蜕膜免疫细胞交互对话与妊娠免疫耐受机制
髓系抑制细胞与滋养细胞的交互对话及其分子机制
肠道微生物与猪代谢特征的关系及对话机制
脂肪组织与肠道系统的“时空对话”调控糖代谢的作用与机制研究